陕煤集团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化工厂。 资料图片 4月17日,采访团参观陕煤化工技术研究院新能源材料基地生产车间。周励摄 今年4月9日,陕西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西安召开,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集团)7个项目榜上有名。
2018年5月18日这一天,陕煤集团召开第五届科技创新表彰大会暨科技创新推进会,奖励资金高达2500多万元,足以说明了对科技创新的重视。
回顾2015年9月以来,陕煤集团共实施重点科研项目599项,完成科技投入162亿元,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项44项,其中有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2018年,陕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806亿元,实现利润135亿元,位列2018年世界企业500强企业第294位,中国500强企业第68位,陕西2位。
数据显示,近3年多来,陕煤集团全面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不断健全科技体制机制,潜心打造技术引领能力,大量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一批新型产业蓬勃兴起,科技创新支撑和引领集团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构建全流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4月17日-18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领导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主题采访团,在陕煤集团采访。
据陕煤集团宣传部部长梅方义介绍,2011年3月,陕煤集团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成立了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究院与集团科技发展部合署办公,一方面承担集团的科技创新管理职能,另一方面作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高新技术开发企业,代表陕煤集团出资组织集团内外的科技研发工作,并行使出资人的权利。随后,经过持续改革,陕煤集团按照“强化总部、做实板块、激活三级”的管理思路,在不断完善集团公司科研管理和科技研发体系的基础上,已逐步健全了覆盖全部二级公司和厂矿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和专业研发机构,并落实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课题组,具体实施科技研发。
目前,陕煤集团已初步构建起面向市场、服务产业、体系完备、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决策层、管理层、研发层与应用层定位清晰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集团、板块、厂矿“上下联动、分层实施”的科技项目运作机制。通过不断充实完善科技创新“资金、平台、人才、技术、机制”核心支撑要素,全力构建起多要素强力支撑、覆盖基础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全流程科技创新管理体系。
全面实现井下智能化采煤
据介绍,陕煤集团以“煤炭绿色安全高效开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和“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为核心,已建成6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0余个省级科研平台,两个产业联盟,初步形成了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科技研发平台集群。
依托这些创新平台,陕煤先后与国家能源局、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煤炭协会、中煤科工集团等单位,广泛开展产学研政合作,为陕煤参与国家及行业的战略研究、产业规划、标准制定、信息分享、前沿技术探索、先进技术引进、领先技术合作及国际技术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4月18日,记者来到陕煤下属单位黄陵矿业公司采访。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介绍,“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中心”是被国家应急管理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安全科技支撑十二个平台之一,2016年5月挂牌成立以来,彻底打破了国外企业在煤矿智能化方面的技术垄断,提高了国产装备市场占有率。创新中心以黄陵矿业公司为依托,联合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西安科技大学等单位,以智能化开采技术为核心,形成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实验研究、技术培训到成果推广应用的完整技术创新体系。几代煤矿人期待的井下“无人化”智能开采的梦想,在黄陵矿业以及陕煤所有矿业公司得以全面实现。
进入2019年,陕煤技术研究院的西安基地、华州基地、新能源材料基地、蒲城试验基地“四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部分工程将竣工验收,这些基地将承载煤化工、精细化学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的研发、试验和生产。
未来,陕煤集团更大的目标是什么?集团董事长杨照乾表示,到“十四五”末,陕煤将实现营业收入和A股市值“两个5000亿”,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服务商,更加接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目标。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