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日前,省科协印发《2019年陕西省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工作要点》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求,我省通过进一步动员科技组织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进一步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不断创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组织动员机制模式等,扎实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各项目标任务要求的深入落实。
我省广泛动员各级科协组织、学会、农技推广站,农技协(联合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组织机构,通过结对帮扶、定点扶贫、对口援助、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动员科技组织积极参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围绕贫困地区实际需求,有效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科普活动、产业服务,积极融入和依托当地扶贫体系,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努力实现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全省覆盖,推动完善建立200个以上农技协(联合会),带动脱贫人数不少于4000人。加强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工作站和脱贫攻坚学会联合体建设,发挥它们智库作用;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决策咨询、生态健康科普等工作,广泛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脱贫攻坚。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聚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需求,因地制宜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打造特色品牌等,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组织动员各级科技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实地调查研究,摸清需求,精准施策,创新科技扶贫与精准脱贫的精准对接模式。采用“科技小院”“科普小镇”“驻村工作队+科技专家+贫困群众”“科技小分队”“社会实践+精准扶贫”等方式,积极融入和依托当地扶贫体系,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模式。
同时,我省坚持“志智”双扶,通过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不同方式,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技协、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教育培训活动,满足贫困群众的需要;加大贫困地区科技馆体系建设,推动数字科技馆、流动科技馆、少年科普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电子科普画廊等基础设施在贫困县落地开展科普服务。
(杨海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