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社总编辑刘亚东做题为《让技术发明在创新环境中茁壮成长》报告
▲中科院杨玉良院士在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介绍工作站情况 浙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200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系统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在这16年间,浙江省经济社会及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方案”“中国自信”提供了更多浙江经验、浙江元素和浙江样本。
浙江省科协积极践行“八八战略”,率先实现自我革新、自我完善,实现全省基层组织全覆盖,手臂延长到村、社、校、企,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院士专家工作、“海智”工作、科普信息化、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及“三长”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新成绩,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而且常年有2000余名科技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一线,为推动浙江经济做着贡献。
4月27日-28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国百名社长总编走进浙江”大型媒体采风活动深入杭州、宁波、嘉兴和绍兴四地采访,近距离聆听浙江创新故事,感受浙江创新氛围,发掘“浙江科协模式”,一个新时代活力创新的浙江、一个历经六十年岁月洗礼新生的科协组织、一群工作生活在浙江大地上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生动的展示在了我们面前!
杭州: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有电的地方找申昊,排出故障不再难”。在杭州申昊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特高压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正按照既定路线一项项完成着变电站的巡检、数据采集,配合后台做好数据分析处理、隐患防范等工作。公司总经理黎勇跃告诉记者,“使用这种智能机器人进行检测,智能化水平和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却只有过去的十分之一。在杭州市科协支持下,公司2014年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极大地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公司这些年的变化不仅得益于院士团队的帮助,还得益于海外知名机器人专家和我们的合作。”杭州申昊科技有限公司仅仅是杭州市科协服务企业其中的一个缩影。
2009年至今,杭州通过“院士专家工作站”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24位,柔性引进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21位,入驻工作站团队专家1300多位。截至目前,杭州已建立院士工作站136家、专家工作站20家。杭州市科协还与12个海外科技社团签订了人才互访、科技交流等合作协议,先后在美国硅谷、波士顿挂牌设立杭州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工作站。2011年,经中国科协授牌建立“海智计划浙江(杭州)工作基地”后,不断推进形成“一基地、多站点”工作格局,目前已建8个工作站。“建站工作已成为杭州市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杭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
2017年11月,中国科协正式批复杭州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目前形成了“1+4”工作格局,即包括1个核心建设区,4个共建区: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含钱江世纪城)、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并逐步创建海外联络站和海外创新孵化中心。
在杭州,余杭区梦想小镇是智慧与资本、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地,是高端人才实现梦想的家园、创新创业的新高地。未来科技城是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园,是中组部、国资委确定的全国4个未来科技城之一,是第三批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海康威视、吉利集团是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江区)众多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和科协引进人才工作息息相关。
宁波:科技支农助力乡村振兴
“4月15日到5月5日是樱桃成熟的季节;接下去,桑果可以持续到6月1日,蓝莓的成熟季节则是5月20日到7月10日,而余姚本地产杨梅从6月10日到7月10日就可以进行采摘。”这几天,浙东革命红区梁弄镇的村民汪国武的百果园里鲜嫩的樱桃挂满了枝头,一颗颗紫得发黑的桑果也开始采摘入篮供游客选购。
作为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和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的负责人。汪国武在宁波市、余姚市两级科协的指导下,以樱桃特色产业为基础,成立了首家宁波市级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宁波市樱桃专业技术协会。协会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技术交流、信息共享、农资提供等多项举措,有效降低了农户经营成本、提高风险抵御能力。由此,汪国武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土专家”和宁波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工作议政智库专家。
在协会辐射带动下,梁弄镇建成樱桃、杨梅等特色水果基地50余个,种植面积达1.5万亩,水果品种60余种,全年水果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樱桃树已成为革命老区农民的“摇钱树”。“我们在科技工作者和农户间牵线搭桥,专家能把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传送给农民,让农科成果转化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一些。”宁波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宁波市科协积极推进“村会结对”工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将100多万元资金用于涉农项目,组织10个涉农学会、科研院所科协与10个村开展结对帮扶工作,组织专家参与乡村振兴系列活动,搭建新技术交流联系平台,重点联系,重点服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对接、帮扶等。目前全市已成立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20个。余姚市是浙江省最早实现村级科普协会覆盖的县市,翁方村、横坎头村等一大批村科普协会,依托科普阵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群众科普活动,极大的提升了乡村文明和农民科学素质。
目前,宁波市科协系统有科协组织3500余家,其中乡镇(街道)科协148家,村(社区)科普协会2679家,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科协组织覆盖率达93.7%,打通科技支农“最后一公里”,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宁波市科协系统一直奋力前行。
嘉兴:红船精神引领创新发展
嘉兴地势平坦、发展平衡、民风平和,有7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1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国家核电事业起步、钱江大潮起涌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吸引了采风团一行的目光。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浙江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累计为浙江引进培育超过4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浙江第一家省校共建新型创新载体。研究院首创的“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协同创新理念为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高科技成果产业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示范作用。在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方面,嘉兴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浙江(嘉兴·长三角)基地为平台,充分发挥中国科协海外科技社团和清华海外学子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人才+项目+资本”的新型引才方式,打造“孵化在海外,转化在嘉兴”的“离岸双创”模式。2018年6月,中国科协批准同意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设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嘉兴也成为全国继深圳、上海、武汉、杭州等地后获批设立国家级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城市,基地的建立为嘉兴招才引智提供了国际新平台。
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致力于集“海归之智”,创“智慧之眼”,以智能识别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为核心,聚焦人工智能和健康医疗两大产业领域,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创新气质和江南底蕴为特色,着力构建有活力有温度的创业生态,打造成为新一代海归的“圆梦工场”。歌斐颂巧克力小镇是国内首家、亚洲最大的集巧克力生产研发、展示体验、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小镇,小镇开展了大量的展览、表演和宣传活动,让中小学生增长见闻,开阔眼界,陶冶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提升了科学素养。
近年来,嘉兴市科协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嘉兴红船起航地的优势,抢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机遇,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作用,把高质量科学党建贯穿到科协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开创嘉兴科协事业新局面。
绍兴:“院士经济”驱动企业转型升级
浙江绍兴是人才辈出的“名士之乡”,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这里走出了76位中外院士,其中包括赵忠尧、钱三强、竺可桢、陈建功这样的科坛巨匠,院士人数在全国地级城市中居于前列。近年来,绍兴精心耕耘院士资源,培育“院士文化”,弘扬“院士精神”,打造“院士经济”,院士专家高端智力集聚工程服务区域创新驱动发展,为绍兴经济提档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两天,浙江精功碳纤维有限公司的生产线正在加足马力生产,三天之后,这批产品即将发往河北、山东、广东、福建的客户。车间里,除了工人之外,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穿梭其中,他就是中科院杨玉良院士。“去年,我们的产量已达到1600多吨,产品被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端体育器材等领域”,公司总经理向峰介绍,碳纤维产业成立五年就能成为国内第二大碳纤维生产制造基地,多亏了杨玉良院士的助力。
过去,碳纤维每生产15天左右,设备就会因为积炭等原因必须进行检修,这不仅影响生产进度,不同批次的产品也容易有质量上的偏差。2017年,在科协的牵线下,“精功碳纤维”找到了国内碳纤维领域的领军人物、复旦大学杨玉良院士进行合作,并正式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杨玉良院士团队入驻后,在改进设备工艺上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帮助精功碳纤维把设备检修周期从15天延长到了3个月,有力助推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这种“企业提需求,院士来攻关”的合作模式不仅仅存在于“精功碳纤维”,不少其他企业也在积极寻求合作,努力通过研发创新实现“弯道超车”。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是绍兴一家生产床垫和酒店家具的上市企业,一直想解决行业中的共性问题——甲醛、异味,8年来,喜临门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把床垫中甲醛的释放量降到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还帮助企业拿下了2项科技奖,授权国际发明专利8项,国内发明专利16项,制定各类技术标准8项,立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
据绍兴市科协统计,自绍兴市开始建立院士工作站至今,全市已建站103家,其中19家成为了省级,7家成为了国家级,签约建站院士92名,带来直接经济效益284.7亿元。院士工作站,已成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突破的“发动机”。院士专家,已成为绍兴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高层次产学研合作的强劲驱动力。
在浙江虽然只有短短两天,但是所见所闻让西北地区的笔者深感震撼,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将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内生动力,浙江省科协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很多省市学习借鉴。生动的实践最终归为一句: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