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合作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
毛景文院士(左一)在山阳夏家店坑内考察指导。
工作站专家在青城子进行地球电磁仪性能测试。
西北有色地矿集团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于2016年8月31日建站,是陕西省首家“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以来,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助推陕西地质找矿工作再获突破,为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8年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称号。
以项目成果促产学研合作
2009年2月,西北有色地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北地矿)在政府支持下,由1957年成立的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改制成立。
4月19日,记者在西北地矿采访了解到,60年来,西北地矿拥有集地质、物探、化探、测量、岩矿测试分析和综合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勘查队伍。建立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工作站,是推进产学研结合的创新模式。工作站现有陈颙、滕吉文、汤中立、毛景文和何继善5名院士,刘士毅、郭建、叶天竺、李貅、薛国强、郭文波、林君7名专家及其团队。
通过建立工作站,西北地矿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安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促进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站近3年来,以项目研究成果促进产学研合作,广泛推广地球物理新技术。西北地矿积极参与深地探测和“地下明灯”计划,为西北地区深部找矿与探测提供技术支撑;大力研发推广物探新方法、新技术,在城市物探等方面开拓进取,为城市建设服务;切实融入“一带一路”发展,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灾害预防、环境保护、文物考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止目前,工作站承担技术研发项目4个。其中,“地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项目,用无人机搭载瞬变电磁接收装置准确反映地下电性结构,有效分辨地质异常;当前,地空瞬变电磁逆合成孔径成像软件正在紧张的调试与测试中。“地空瞬变电磁三维拟地震叠前偏移成像解释方法研究”项目,利用地震类解释方法进行瞬变电磁数据解释,利用波场变换与克希霍夫偏移成像技术,对磁法数据进行电性源瞬变电磁数据解释,引进新技术,获发明专利1项。
充分利用工作站“地空瞬变电磁探测系统研究”和“阵列式激电方法技术应用研究”研究成果,中标中科院“辽宁省丹东地区青城子及五龙矿集区大地电磁探测”项目,合同金额160万元。本项目属首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地资源勘查开采”重点专项课题之一。
以科技创新开展推广交流
记者看着工作站的工作简介,备受感动,专家们似乎没有节假日,总是奔赴在外地的任务中,同时还积极开展了各类围绕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与陕西省地震局签订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在主动震源探测、活动构造矿产研究、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等领域进行合作;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签订协议,进行技术与人才的对接和合作。
2017年5月29-31日在西安,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合作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地球物理国际论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颙、滕吉文、张国伟,中国工程院院士汤中立、李佩成出席论坛并作了专题报告。2017年8月23-28日,举办“地球物理院士专家基层行(陕西)学术报告会”中国科协继续教育示范项目——地空电磁探测高端前沿培训。
2017年11月20-22日,开展院士专家基层行暨勉略宁矿集区深部找矿学术研讨会。特邀8位院士专家和30余位地质专家作交流发言,着重讨论勉略宁矿集区深部找矿前景与方向,并就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8年6月,举办“院士专家基层行暨山阳-柞水矿集区找矿预测学术研讨会”,毛景文院士、中国地质科学院吕古贤研究员等一行到地矿集团713总队有限公司山阳-柞水矿集区考察指导工作,针对矿床及地质构造问题等谈看法、提建议、指方向,就山阳-柞水矿集区存在的实际找矿问题,现场进行讲解、指导。
2018年6月20日,举办“院士专家基层行暨地球物理找矿方法研讨会”。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地球物理系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李耀国博士应邀作学术报告。
工作站院士专家们的辛勤付出,不仅收获了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也收获了很多荣誉。比如:教授级高工郭文波获2017年度地球物理科技推广先进个人、薛国强研究员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科技奖一等奖、李貅教授获中国地球物理学会2017年科技奖二等奖等。
未来,工作站必将为推动陕西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发挥更大的科技引擎作用。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