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实施品牌扶贫 引领乡村振兴
——安康扶贫空间“最安康”扶贫品牌成长记




  “最安康”品牌与扶贫攻坚相伴而生、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是安康扶贫空间秉承短期助力脱贫攻坚、长期引领经济发展的思路,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地域特色,借力“互联网+”,发挥电商优势,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倾情打造的全域全类农特产品品牌。 
  缘起:贫困地区就业难、农副产品销售难和产业发展缺方向、缺技术、缺内生动力,是掣肘安康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三大难题”
  安康市位于陕西最南端,总面积2.35万平方公里,辖九县一区,总人口305万,属国家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截至2018年底,还有45.39万贫困人口,4个深度贫困县、168个深度贫困村,具有贫困体量大、贫困程度深、攻坚任务重、返贫风险高的特征。要在2020年前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在产业支撑、产品销售、就业创业等方面都面临巨大压力。对已脱贫的群众,仍需持续提供产业和就业等“回头帮”,减少返贫,为逐步致富和乡村振兴创造条件。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的重点生态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安康全市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必须走绿色循环发展之路。同时安康土地资源以相对分散的山地为主,机械化、集群式生产难度大。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式专业小规模产业,极易陷入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现实困境倒逼是破解之道。”安康扶贫空间管理办公室主任孔令旗认为,生态产业及品牌化发展是安康短期决胜脱贫攻坚、长期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力点。做大做强“最安康”品牌,能够把分散的生产、销售和企业统领起来,把绿色生态的农特产品区域特征、健康富硒的价值属性集成放大,为贫困群众带来溢价增收、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安康经济价值和发展软实力。
  “最安康”把安宁康泰之意的“安康”地名与安全、优质、生态、健康的区域产品特质融为一体,以“最”字体现“始终在路上”的执着和对卓越品质的孜孜以求,向客户承诺“专注最安康产品,传递最安康祝福,引领最安康生活”的价值理念。 
  探索:倾力打造以“最安康”品牌为引领、以科技手段为支撑的“1316”智慧扶贫安康模式,为安康决胜脱贫摘帽交出靓丽答卷
  品牌代表着消费结构和供给体系的升级方向,推进品牌扶贫,既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的转型,又有助于推动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构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产业体系。
  2018年5月以来,扶贫空间聚力解决“三大难题”,协同利用物质、资本、知识、科技、文化等各种资源,打通需求、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树立“一个统领”,探索实施以先进技术应用为依托的智慧扶贫模式,做到普惠、赋能、领航。搭建“三大平台”,即贫困户产品销售、就业服务、产业发展及技志培训平台,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建立“一个品牌”,即“最安康”品牌,专注“最安康”的产品,传递“最安康”的祝福,引领“最安康”的生活,将品牌内涵广泛传播,赋能供应链、完善产业链。立起“六大体系”,健全品牌培育、产业扶贫、质量溯源、电商孵化、营销推广、信用体系,初步形成了1316智慧扶贫安康模式。
  一年来,围绕发挥好“三大平台”作用,借鉴文旅、金融、电商等扶贫模式,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手段,建成综合服务大厅及县区特色馆、产业专业馆和“最安康”扶贫超市等场景O2O购物体验馆;运营京东中国特产·安康馆、建行善融商城等8个电商平台。
  在建总行的支持下,承办了善融商城全国订货会;在团省委和团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与各县区团委承办了“团团大集”脱贫攻坚产品走进陕西十所高校、十大社区、十大企业。在市脱贫办(扶贫局)的指导下,参加“一带一路”减贫国际合作论坛陕西扶贫成果展,受到各级领导及国际国内扶贫组织的关注和肯定。
  通过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融合销售,销售农特产品1.32亿元,接待各级领导视察调研和各类业务洽谈、学习交流14万余人次。建立安康扶贫大数据中心,动态收录各类信息3200余万条;落实“大招工”计划,开展各类技志培训(咨询)服务9500人次,带动2.1万人就业。实施“预售+订单”模式,发展中药材订单农业产业扶贫基地13个共计1280亩。“最安康”品牌全类注册并取得商标证书,“最安康”品牌扶贫故事微电影荣获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三等奖。
  “最安康”品牌及扶贫模式受到了新华网、凤凰网、陕西日报等50余家中省媒体的竞相报道。2018年12月,新华网将其网络扶贫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以大数据推动科技扶贫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陕西日报关注和报道。2019年5月,《安康扶贫空间用大数据为脱贫攻坚提供新路径》入选由新浪网主办的2018年度全国“大数据+扶贫”十大应用案例。
  聚能:构建品牌培育、产业发展、质量溯源、电商孵化、营销推广、品牌信用“六大体系”,全面实施品牌扶贫、引领乡村振兴
  汉滨区黄石滩村2019年年初种了50亩富硒黑花生,并安装了摄像头,消费者可以见证农产品生长的全过程。黑花生种植项目采取“品牌+预售+订单”的方式,用先找市场、线上预售、再抓生产、以销定产的办法,现已预售了接近60%。
  “把销路打通,农户种植养殖就会有积极性。品牌+订单扶贫模式,解决了产业扶贫工作中遇到的种什么、卖给谁的问题。”扶贫空间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及电商负责人朱魏军告诉笔者,为有效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延长产业链,“最安康”构建了承载乡村价值、创新创业活跃、利益联结紧密的品牌扶贫与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打造品牌培育体系。建立“最安康”品牌规范使用制度,采取与最优质的企业和品牌“1+1”合作、与多个优质品牌“1+N”合作(组合套装和大礼包形式)、与有产品没品牌的企业“1+X”合作三种模式,为安康乃至全国的优质产品提供品牌运营、标准建设、策划包装、销售推广等多元化服务,在全社会倡导和引领“最安康”生活方式。
  2018年5月以来,将安康7类30余种农特产品“引流上线”,销到全国30余省市。目前,正着力打造“最安康”富硒产品示范基地(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筹划开展“一带一路”沿线“最安康”产品招募活动,在全国优选经过认证的绿色生态产品进行合作,通过5年左右时间将“最安康”打造成市场有公信、全国有影响的品牌。
  构筑产业发展体系。成立“最安康”品牌运营中心,建立大数据平台,开发“扶贫空间+贫困村+合作社”网络视频系统,满足各类市场主体的实时互动交流,将扶贫项目融入到经济发展中,把贫困户嵌入到产业发展链条中。已与安康近70家农村合作社及20家龙头企业深度合作。
  大数据平台犹如精准扶贫的导航“卫星”,用制度消除了扶贫不精准的可能性。通过建设大数据平台,对农村现状、致贫原因有了精准把握,使“打捞沉默的声音”成为制度安排。朱魏军介绍,依托“最安康”品牌抓产业、助企业、促就业,能够帮助每个贫困地区乃至家庭建立一套收益连接机制。
  “发展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最安康品牌,反过来能促进农业及相关行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进一步发展,新零售终端的变化也在改变着上游种植基地的变化和产业链的整体变革。”扶贫空间产业扶贫负责人郭小强补充说。
  完善质量溯源体系。“最安康”采取向农业合作社、生产企业、种养大户直采,由食药监部门“驻地办公”直检,与爱心单位签订协议直供“三直”模式,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这种模式既便捷、又高效,为农特产品加速市场化打开了闸门。”驻点办公的食药监部门工作人员如是说。
  “最安康”品牌运营中心联合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按照行业和市场规则,依法制定出“最安康”品牌标准,既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品质保证,又为全国各地绿色生态产品加盟运用“最安康”品牌提供了机遇。还将借助互联网、云视讯等技术完善溯源体系,为每一件“最安康”产品都颁发一张“身份证”,消费者通过扫码,不仅可查到数据信息,而且可直观看到产地的视频和VR。
  构建电商孵化体系。产销对接不畅、农产品销售难是制约产业脱贫的最大瓶颈,而电商扶贫成为促进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与互联网大市场、国际跨境市场的有效手段。“最安康”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消费者资源,运营8个电商平台,通过邮政、申通等农村物流链,精准对接产销两端,形成安康域内唯一平台化、渠道化、产地化、品牌化电商服务体系。其中京东安康馆、京东安康扶贫馆关注量达15.5万人。
  立足安康本地特色资源,汇集县区精品农特产品,搭建综合服务大厅及县区特色馆、产业专业馆和“最安康”扶贫超市等场景O2O购物体验馆,根据地理位置圈定流量,打通以门店为中心三公里以内免费配送圈;对接高校和科研资源,将“最安康”品牌纳入西北大学全链条品牌孵化。以720°VR全景购物模式展示服务功能,对线上线下同步在售产品实行“一物一码”,用户通过现场扫描价签上的二维码,即可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多种支付手段实现全景游览、购物扶贫、快乐消费。
  郭小强说,打通线上、线下、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三种渠道”,犹如为“最安康”产品“走出去”开辟了陆海空“三条通道”,通往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健全营销推广体系。以安康市本级新增项目建设为基础,打造品牌农产品的生产、体验销售配套基地13个,建成“安康旅游地产品体验中心”。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与江苏常州多家电商平台和商超合作,为推动“苏陕协作、陕货入苏”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
  以富硒生态文化为基础开展品牌宣传,提高产品附加值。与安康学院联合开展“最安康”品牌设计大赛,筹划开展“最安康”品牌发布与乡村振兴发展论坛。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推广宣传,使“最安康”成为中国富硒农特产品的靓丽名片。
  今年已启动在西安建立特色产品销售中心和电商孵化基地,加速实施“最安康”产品进驻“京东无人超市”和西安32家永辉超市,同步向北上广深等地商超及特产店铺货,逐步在全国建立东西南北中5至6个区域品牌运营和营销推广中心,形成60个左右的产品矩阵和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下一步,还将启动“一带一路”计划,助力中国农特产品“走出去”,把沿线国家好产品“引进来”。
  夯实品牌信用体系。“最安康”借助高端媒体向社会宣传诚信文化,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保障大众消费安全,配合政府监管市场。特别是严把“最安康”产品入口关,通过品质溯源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初步形成了“最安康”品牌诚信体系。
  把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作为诚信体系的重要一环,建成创业就业服务平台、技能培训中心,采取集中培训、上门指导、现场教学、在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把产业技术培训延伸至田间地头、大棚圈舍、企业车间,已向近万名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指导和免费培训。
  扬势:“最安康”起于扶贫专注发展、源于安康面向全国,展现生态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品牌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光明前景
  “真诚而务实的帮扶,让我很感动。”旬阳狮头柑种植大户宋恒说,过去因没有品牌,在销售中只能打价格战。搭乘“最安康”快车,不仅扩大了销路、卖出了品质,更为企业发展增添了信心、找准了方向。2018年狮头柑上市仅20天,销量和利润就突破2017年的总额。
  一年多来,经过“最安康”品牌中心的专业化塑造与运营,一些安康特产火了起来,一些乡村产业兴了起来,一批安康企业强了起来,取得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品牌效应、社会效应,“最安康”在全国范围内赢得较高知名度。
  “最安康”品牌的探索实践雄辩证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以此作答,山高路远欠发达山区就能劣势变优势,山水成资本,资源变资产,先富与共富、城市与乡村、“走出去”与“引进来”等诸多发展中的“二元难题”迎刃而解。
  “最安康”起于扶贫专注发展、源于安康面向全国,展现出生态产业化、产业品牌化、品牌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光明前景。依托“最安康”品牌实施品牌扶贫、引领乡村振兴,能够保护一方生态、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人民。
  问及“最安康”的发展,孔令旗表示,继续秉持广交朋友、务实合作的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原点,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生态安全为基础,以产业经营为目标,升级品牌培育、标准认证、品质溯源、产业扶贫、营销推广、电商孵化、冷链物流、信用建设“八大体系”,完善从智慧扶贫1316到智慧发展1318的科学机制,让“最安康”成为绿色生态产品的“文化符号”,在全国范围内服务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