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新药物侏儒症患儿有望长得更高
近日,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领导的一项国际临床试验显示,一种有助调节骨骼发育的药物可显著提高软骨发育不全患病儿童的生长速度,有望让他们长得更高。
软骨发育不全是最常见的一种侏儒症类型,由基因突变引起,患者身材矮小且骨骼生长不成比例,常伴有脊髓受压、脊柱弯曲、弓形腿等并发症。
研究人员介绍,软骨发育不全由一种阻止生长的信号过度活跃引发,而药物Vosoritide可抑制这种信号,促进骨骼发育恢复正常。
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在新一期美国《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希望这一研究有助改善软骨发育不全患儿的健康状况,增加他们的身高。目前规模更大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
(据新华社)
中国科大成功研制出手性分离膜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波教授课题组利用二维层状材料开发出一种手性分离膜,可以“抓住”左旋手性分子,“放过”右旋手性分子,分离效率高达89%,并有望产业化。该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手性分离膜是当前被寄予厚望的一种解决方案。据介绍,这种分离膜对不同的手性对映异构体表现出非常明显的选择性。它可以高效分离出右旋柠檬烯,截留了大部分左旋柠檬烯。如果进一步对整个体系施加一定压力,还可以使分离效率在时效性上得到大幅改善,可以用来实现对映异构体的高效分离,从而赋予二维材料分离膜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林 强)
无角+宜圈养阿什旦牦牛培育成功
中国农科院兰州牧药所6月27日在大通种牛场宣布,由该所阎萍研究员领衔的“牦牛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经20余年研究、试验、推广,培育成功无角、适宜舍饲化的阿什旦牦牛新品种,以其产肉量大、抗逆性强、繁活率高、便于集约化养殖等优势,可显著降低草原载畜量,对保护青藏高原脆弱生态环境,促进牧业增产牧民增收产业增效,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
团队以原产于海拔4380米的阿什旦雪山脚下的青海高原牦牛为育种素材,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应用测交和控制近交方式,并会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建立开放式核心群育种体系和种公牛站、育种核心群、育种群和推广示范区四级繁育体系,边育种边示范边推广,加快了种牛遗传评估和遗传交换。首次系统开展了牦牛角发育的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突破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鉴定角性状变异位点的技术瓶颈。通过鉴定P1ID和P219ID位点基因型对牦牛角性状进行早期选择,加速了育种进程,其育种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阿什旦牦牛培育期间,向青海、甘肃等省区中试推广种公牛3950头,改良当地牦牛品种。改良后裔在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繁活率59.98%,比当地牦牛提高11.72个百分点;死亡率为1.24%,比当地降低4.32个百分点;18月龄体重平均为92.77千克,比当地同龄牦牛高18.38千克,提高了24.71%。
(吴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