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青少年科技教育论文选登
如何通过校本课程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
——以《微生物与食品发酵》校本课程为例
  当前“核心素养”一词炙手可热。《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对我国中小学课改改革首次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核心素养正成为指导、引领未来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分为三个层次,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核心素养对课程教育的新要求使校本课程在未来教学中的地位大幅度提高,因此,如何从核心素养视角对其进行合理科学规划和实施,应予以高度关注和探讨。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生物学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内化的带有生物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由四个要素组成: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要素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命观念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支柱;生命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离不开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互为倚重,理性思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内涵,科学探究是理性思维的实证过程;在形成生命观念、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最终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一词是由菲吕马克等人早在1973年率先创设出来的。菲吕马克对它的界定为“学校的教职工、学生和家长等,为改善学校的教育品质所计划、指导的各种活动。”
  我国学者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概念,学者吴刚平在2002年做了全面的阐述,他认为:“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该定义强调了“为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等内容,体现了“学生中心”的课程理念,本文倾向于吴刚平教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和界定。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课程的实施
  《微生物与食品发酵》这一校本课程是由西安外国语大学附属西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许真珍老师主持负责,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生命科学校本课程,以学生作为课程核心主体,将抽象高深的生物知识贯通到生活中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技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生物核心素质。现已此校本课程为研究对象,探究通过校本课程进行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理解学科核心概念,正确树立学生生命观念
  《微生物与食品发酵》校本课程第一节《微生物学基本知识》中,播放科普知识短片《微生物》,介绍生物圈中微生物的进化过程,让学生体会生物的进化与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进化与适应观贯穿在整个生物学科中。此课程以各种微生物生理结构及其主要功能为核心内容,阐明微生物的生活习性,反应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同时利用微生物所学知识制备腐乳、葡萄酒等实验中设定不同的实验条件,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会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力观等生命观念。
  加强逻辑推理训练,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
  21世纪初期,生物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品质和养成创新思维的习惯,领悟并学会推理、分析和综合等思维方式,即在本课程教学中设定了多项探究性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实验设计、分析数据结果,注重逻辑推理训练,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如酸奶的制作课程中,教师提问与学生探究相结合展开教学,学生过程中相互讨论,共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问题1:为什么要将牛奶煮开?煮开牛奶为什么要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
  问题2:加入酸奶的作用是什么?
  问题3:为何酸奶口味和牛奶不同?
  问题4:制作酸奶的原理是什么?
  让学生沉浸在科学研究的情境中,不断思考,不断质疑,不断找寻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逻辑性。
  落实科学探究活动,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倡导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学生不仅可以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还能够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此校本课程教学过程中,除了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微生物知识外,还设定了多种实验探究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渗透STEM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STEM指的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人类发展中的应用,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此校本课程中,让学生将所学习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实际应用,如制作葡萄酒、豆腐乳、泡菜、面包等食品发酵产品,让学生体会到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反应生命科学杜人类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结语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关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校本课程能够更好地“从校出发”“为校服务”,能够根据学校的办学、师资条件,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属于本校的个性化课程体系。生物教师应加强对核心素养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和校本课程相融合,进一步加强探究式教学,创设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情景,对核心素养进行外显化评价,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生产与生活中受益。

(西外附属西安外国学校 许真珍)


  参考文献
  [1]肖安庆,颜培辉.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
  [2]陈英水,陈欣.基于核心素养的生物个性化教学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7.
  [3]俞如旺,胡孟慧.我国百年生物学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蕴含核心素养的梳理与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04).
  [4]叶云祥.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16(6).
  [5]熊玉华.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1).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