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
踏平坎坷成大道
———商州区人民医院首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纪实
 

  东软极速能谱CT—NeuViz Prime

  赵其恒 本报记者 张宏 
  路,是人走出来的。哪怕前面山阻河隔,途中劈荆斩刺,只要意志坚定,终会踏出一条光明坦途。
  事,是人干出来的。尽管创业含辛茹苦,前行艰难曲折,只要充满理想信念,终会迎来乘风破浪的时刻。
  陈安记是一个探路者。23年时间,他在“路”上消耗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把危险、风险和所有的困难装在自己的行囊中,带领团队开拓公立医院改革先行之路。
  如果还原历史镜头,我们一定会为探路者点一万个赞!
  1954年,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医疗机构——商县联合诊所,在百废待兴的商县县城创建。她,就是商州区人民医院的前身。1970年被命名为商县人民医院。
  “过去几十年,老医院挤在东关一座三层小楼里,设施设备落后,医技人员稀缺,门前喧嚣拥堵、污水横流,医疗环境十分简陋。陈院长履职后,医院一年一个大变样。”退休职工闫侃印开门见山。
  1997年,是商州区人民医院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年仅35岁的新任院长陈安记带领新的院领导班子,在艰难中励精图治,在探索中众志成城,开辟了一条创新发展的改革路。 
  抓基础:固本强基壮实力
  一家承担着五十多万群众就医使命的县级公立医院,只有一座三层小楼。况且,在23年前,奢侈的家底是一台透视机,一台B超机,一辆西北救护车,固定资产200多万元。不要说满足群众就医条件,就是医院的职工,大多数人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怎么办?老牛拉破车肯定不行。“医院要发展,硬件是基础,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陈院长是苦日子过出来的,他勒紧裤腰带置家当。”亲历医院发展变化的内六科主任张斌柱说。
  新思路引领,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一幅宏伟的发展蓝图,在陈旧简陋的医院底色上重新绘制。
  2002年,商州区人民医院在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发动职工集资作为启动资金,开始修建新的门诊大楼。经过两年的建设,总投资600万元、建筑面积8000平米的门诊大楼拔地而起。并将医院大门开向北新街,彻底改变了过去出行不畅的难题。院容院貌明显改观,医疗环境极大改善。
  新建门诊大楼,既解决了诊疗科室需要,又满足了患者就诊需求,同时实现了医疗资源效益最大化。然而,随着国家医疗惠民政策的深化改革,以及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普遍增强,住院病房成为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
  撸起袖子加油干,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是公立医院适应医疗改革的唯一一条必由之路。
  审时度势抓机遇,顺势而为谋发展。商州区人民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决定借助国家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东风,紧锣密鼓地为医院积极争取社会事业项目。从2009年破土动工的那一天起,医院迎来了历史性转折点——住院大楼开建。
  2012年4月,总建筑面积15000平米的住院综合大楼矗立老院旧址。新建大楼设施先进,干净舒适,病房配备壁挂式消毒机,成为商洛首家实现全病区安装空气消毒机的医院。新生儿病区、手术室、产房、消毒供应室全部按照部颁标准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并未停止。急救中心、康复医学中心、血液净化中心相继建成。在改善就医环境上,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门诊诊断室进行布局改造,对公共区域加装吊顶,对门诊楼厕所进行“厕所革命”;对门诊楼前临街门面房安装抽油烟净化系统;对院内花园、路面、院墙进行提升改造、硬化平整,重新规划停车位。狠抓院内卫生死角治理,医院整体面貌提质升档,就诊环境更加温馨舒适。
  与此同时,创建智慧医院秣马厉兵。医院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上线了院内一卡通、医护工作站、电子病历、检验(LIS)、影像(PACS)系统,实现了系统内报告、影像资料自动传输、信息系统共享,优化了流程,提高了效率。通过银医自助服务系统,实现建档办卡、自助充值、查询、预约、报告和影像胶片打印等院内就诊业务办理及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一网通”快捷支付新模式。
  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固本强基彰显实力,迈向发展的路基坚如磐石。1997年,医院固定资产208万元,出院人次2400人,业务收入360万元;2018年,医院固定资产1.23亿元,出院人次2.2万人,总收入1.9亿元。
  强管理:改革创新激活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医院就诊病人寥寥无几,医生坐诊事情少,月底发不全工资。更为重要的是,专技人才青黄不接。如何将一盘散沙凝结到一起?“陈院长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有一种‘前人栽树后人摘桃’的奉献精神,他从改革上破题,储备人才,优化管理,创新机制。”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晓红一清二楚,“内科原来才一个科室,现在发展壮大到六个科室。”
  引得来、留得住、起作用,创建人才培养新机制,是医院改革布下的先手棋。通过公平、公正的笔试和面试,录用优秀本科毕业生,聘用专业护理人员,利用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契机,选送护理管理人员、医技护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选派管理、技术骨干参加省内外短期管理培训、专业学术会议等,不断加强后备人才储备。
  人才培养,蓄积了发展后劲。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面对僵化的人事分配制度,医院领导班子早在2002年开始破冰前行:在全市率先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分配机制,充分调动了全院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如何让具备德、才、能者独当一面,实现公平、公正?医院按照“三项机制”的要求,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竞聘者接受考察、公开演讲,职工投票,能者上,庸者下,当场确定科室管理者。
  在平等的舞台上大显身手,人尽其才、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激发了职工活力。“当初总想着‘跳槽’,没想到医院给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年轻的科主任胡辉坦言,“医院改革激发了活力,激励机制催生了效能,在公平的环境下工作,人人都愿发挥自己的潜能。”
  收入分配不搞“一刀切”,改变过去干与不干一个样,推行岗位工资和效益工资制度,严格量化考核,坚持向临床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规范医疗管理是商州区人民医院的成功之举。严格贯彻落实《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将“六个三”管理准则、五条自问自责等管理措施进行优化提炼,研究制定了《商州区人民医院医疗行为管理准则》,将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要求融入到每个诊疗环节。同时,将《医疗行为管理准则》执行纳入月绩效考核,结果与当月效益挂钩,严格奖惩兑现。严控药占比、次均费用不合理增长,制定下发了《合理控制新农合住院患者费用过快增长(暂行)规定》,由药剂科每月进行处方点评通报,督促临床合理用药。
  合理运用考核机制,实行追责问责,是管理创新的“杀手锏”。考核到科,精准到人,方法公开透明,结果全院公布。充分利用医院的曝光台、公示栏,针对屡发医疗差错和纠纷、服务态度差、责任心不强、诊断不准确、用药不合理等行为,批评不留情,处理不手软。
  重质量:医技提升增推力
  健康是人民的基本需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医疗质量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学科建设的不断提升,为医院硬件设施和提升软件实力增强了推动力。根据本地疾病谱变化,医院投资1300万元,购置了全球首台东软极速能谱CT,并在全省首台装机。其优质冠脉成像技术、扫描速度、清晰度、高分辨率、低辐射等优点是其它同类设备不能比拟的,达到在全市CT设备投资最少、功能最新、速度最快、辐射最小的效果,提高了诊断准确率。超声室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美国GEE-80血管超声诊断仪,解决了血管超声检查等候时间长、难以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难题。更新DR数字摄影系统,对原拍片室、透视室、CT室业务用房进行科学布局,按照防护要求重新装修改造,在提高DR拍片质量的同时,保障了工作人员和就诊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超声室主任程瑞生对医院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千:“别看陈院长平时开支扣得严,他在医疗设备上舍得投入,B超室原来只有1个人,1台黑白仪器,现在科室工作人员增加到13个人,4台全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价值900余万元,日检查人数是过去的十几倍。”
  为满足患者诊疗需求,医院投资120余万元购置了奥林巴斯高端电子结肠镜,配备了清洗消毒工作站和肠道灌洗机,选派专业医护人员外出进修学习,邀请对口支援专家现场指导,依托普外科开设了肠镜检查室。开设至今,累计检查患者600余例,镜下病灶切除治疗患者近百例,增加了肠道疾病诊疗手段。
  针对质控重要环节,商州区人民医院实行院科两级齐抓共管机制,全力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启用电子病历质控功能,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病历的实时质控和评价体系。要求质控科、医务科、护理部将医疗护理质量控制作为工作重点,指导科室制定好年度质控方案,明确质控重点,创新质控方法,定期督查考核。质控科每季度对临床科室质控工作开展排名通报,并将其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奖惩兑现,年终作为科室评先评优、科主任留任的重要依据。各科室主任发挥第一责任人作用,将科室质控结果与当月绩效分配相挂钩,充分调动质控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医疗质量管理的长效机制。
  人文是医学的另一只翅膀。坚持优质服务理念,打造有温度的医院,在保障医疗质量的同时,注入人文关怀情怀,商州区人民医院形成了医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辅相成,二者相互融合,“全程优质服务”的新模式。三岔河镇洋芋沟村刘春彦患者道出心里话:“商州区医院医生和护士的服务态度没啥说,病人心情是舒畅的。”
  护理部主任李建霞深有感触:“陈院长经常教导我们,医务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是有思想、有灵魂、有丰富心理活动、受复杂内外环境影响的人的整体。在医疗活动中,不仅要关注疾病,更要关注病人。”
  谋发展:内涵建设添动力
  “一切为了患者”,是商州区人民医院秉持不变的信念。实现“舒馨医院、患者满意、员工幸福”的目标已成定局。那么,面对新时代和新要求,动力从哪里来?
  党的建设,思想文化建设,医德医风建设,“三箭齐发”营造风清气正的就医环境,增添医务工作者精神动力。
  党建工作是一面旗帜,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医院领导班子集体引导全体职工把“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落实到日常工作,奋发有为使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自觉把“四个意识”贯穿到治院兴院各个方面,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牢记业务里面有政治,善于从政治上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切实提高把握方向、大势和全局的能力,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文化建设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实质内涵。着力打造医院品牌,提升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医院的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核心竞争力,确立了医院宗旨、医院精神、医院院训、医院愿景,修订《商州区人民医院章程》,使职工精神有寄托、行动有准则,爱岗敬业、爱院如家。及时更新完善了各临床科室及医生简介。实施了院内美化亮化工程……
  “人人做正确的事,人人把正确的事做完美”。在医德医风建设中,建立党委主导、分工负责、党务行政齐抓共管的医德医风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医务人员考评制度,实行医德“一票否决”制。使全体医务人员守规矩、重修养,弘扬崇高的职业精神,时刻牢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引进、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必须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医疗卫生队伍。
  谈起精神动力,新生儿科护士长寇晓英语重心长:“在陈院长的精心谋划下,医院内涵建设持续加强,充分体现医务工作者主体地位,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
  群雁欲飞头雁领。在全院职工的眼里,陈安记是一个胸怀大局、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的“领头雁”。他率领全院600多名职工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沿着改革的道路砥砺前行。全院上下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光大,谋事、干事、成事的工作氛围已经形成,争先创优的精神动力厚积薄发。
  二十多年来,医院改革破茧成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双赢,先后被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批准为爱婴医院;被国家防盲办确定为“白内障复明”手术定点医院;被省卫生厅授予全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先进集体和医院管理年活动“单项成绩显著单位”、全省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先进集体、“百姓放心医院”;被省爱卫会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被省住建厅评为省级园林式单位;被市环保局授予“环境保护示范单位”;被商州区委、区政府评为劳模先进集体。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