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聚焦陕西追赶超越新成就




  8月4日上午,“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陕西篇”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在近一小时的视频里,通过科技创新、脱贫攻坚、生态治理、文化自信、“三个经济”等主题,全景式展现陕西追赶超越的辉煌成就。一个个聚焦陕西的镜头,让我们感受到70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省发生的巨大变化。
  聚焦一
  科技创新 打开高质量发展之门

  总部位于西安航天基地,被誉为“航天液体动力国家队”和“中国航天动力之乡”的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研发了长征系列火箭的液体发动机;在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的生产车间,我国的大型运输机和运七新舟系列客机自此而出;陕汽集团重型卡车的产销量长期处在全国前列,其中清洁能源的天然气重卡产销量份额占全国一半……
  西部科技前沿领地——西安高新区,自1991年成为国务院首批批准成立的国家级高新区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注册企业超过12万家。十八大以来,高新区招大引强,共吸引了115家世界五百强及跨国龙头企业入驻,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企业,给古城创新型经济腾飞注入无限科创活力。
  科技创新不仅助力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也给未来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节目画面上,在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中国西部创新港,一辆由西安交通大学研发的自主驾驶智能汽车“先锋号”,在无需远程操控的情况下,能够准确地在测试场地行驶、转弯,提前避让行人或路边临时冲出来的车辆,并且还能够自动入库停车。自主驾驶智能汽车、无人机、3D打印……科技创新正在敲开陕西未来高质量发展之门。
  聚焦二
  生态治理绿满山川 书香西安
  巍巍秦岭山脉,全长1600余公里,山间云雾翻腾、时隐时现,山势巍峨、雄伟壮阔。节目通过秦岭的秀美风光、榆林牛家梁林场的绿意盎然、大荔县华原村周围湿地的优美环境,展示了陕西生态的怡人;绿树成荫的曲江池遗址公园、气势磅礴的大雁塔喷泉、灯光璀璨的大唐不夜城向观众诉说着陕西城市的魅力。同时,这几年着力打造书香之城的西安,也成为了展示陕西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一张名片。
  在大雁塔北广场,1000多个出水泉眼伴随着音乐的律动变幻出不同的姿态,美轮美奂、气势磅礴。华灯初上,大雁塔南侧的大唐不夜城唐风文化街区内,唐风古韵,灯光璀璨,再现了盛唐长安的万千气象。
  正在打造“书香之城”的西安,街头很多独具风格的建筑都是书店,而读书也成为西安人的新时尚。与此同时,西安市正在通过建设社区图书馆,打造15分钟便民阅读圈。通过社区内的智慧图书馆,居民可以24小时自助借书、还书。
  7月27日-30日,第29届全国书博会在西安举行,41.2万西安市民对阅读的专注与热情,让“阅读成为生活方式”的理念蔚然成风,也让“书香之城”实至名归。
  数据显示,西安实体书店数量从2017年底的827家,增加到2018年底的1927家,每5000人就拥有一家书店,书店总量从全国第14位跃升至第5位。从提出“书香之城”建设目标,到获评“2018中国书店之都”,以及再次成为书博会举办地,书香芬芳正飘散在西安的大街小巷。
  聚焦三
  “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今年5月份,《陕西省推进“三个经济”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公布,计划开行国际航线增加到82条,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中心,“长安号”中欧班列全年计划开行1800列,带动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
  16个小时航程,加拿大的龙虾入境陕西;12个小时的飞行,北大西洋的冰鲜三文鱼来到西安……
  “繁忙密集的国际货运航线,让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成为了国际货运的集散中转中心。今年的增幅主要以中转货量为主。”电视里,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物流公司副总经理杨楷介绍。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陕西“深居内陆”的劣势变成“向西开放”的优势。如今66家国内外物流企业来了,50家高科技电子加工项目来了……2018年陕西的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了30万吨,连续13个月增速位居全国十大机场第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众多口岸功能,也让它开始了全球最佳中转机场的探索。
  同时,通关便利让全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在陕西聚集运用和转移转化,截至目前开通国际航线达58条。随着枢纽功能不断完善,“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科技教育等五大中心加快建设,自贸试验区探索不断深入,欧亚论坛等平台的搭建,陕西向西开放的门户作用越发明显。
  聚焦四
  西安港 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
  2013年11月28号,西安港始发首趟西安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班列。近6年来,“长安号”中欧班列每天都在刷新纪录,从1条线路增加到12条线路,从平均每周1列增加到每天4、5列,运送的货物也遍布“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连接中亚、辐射欧洲腹地的物流大通道,陕西的对外贸易从此不再单纯依靠东南沿海地区。
  德国厨具、比利时汽车、东南亚小吃、西安产的液晶显示屏、泾阳茯茶、石油探井设备、汽车变速箱……品类繁多的生活生产用品通过中欧班列,实现了快速运输。陕西乃至周边城市的群众也因此能够买卖全球的产品、享受全球的物产。
  西安港是我国第一个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港口,也是全国最大内陆港口,目前平均每天有超过5200吨货物搭乘“长安号”中欧班列从这里始发,一路向西运抵亚欧大陆。今年上半年,从西安发出的中欧班列达846列,重载率和实载开行量居全国第一,西安已经成为全国开行中欧班列的城市中线路最密、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聚焦五
  文化旅游 陕西经济增长的新支撑
  2018年,陕西实现旅游收入5994亿元,居全国第4位;游客接待量达到了6.3亿人次,相当于全世界每11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来过陕西旅游;境外游客接待量达到437万人次,是1978年境外游客接待量的378倍。
  拥有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2018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为全国各大博物馆游客接待量第2位,国家一级博物馆在陕西共有9座,排名全国第2位,截至2018年底陕西博物馆总数达303座,居全国第5位。
  “文化+旅游”的双引擎,正在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支撑。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再现大唐盛景的大唐不夜城是游客必到地。作为目前全国人流量最大的步行街之一,今年元宵节当天这里接待了87万游客,成为人气最高的步行街之一。2012年到2018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了12.5%,截至2018年底,陕西共有各类文化产业市场主体93810个,规模以上企业1299个,营业收入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
  8月2日,第十四届全运会会徽“礼天玉璧”和吉祥物“秦岭四宝”在西安南门广场正式亮相。陕西张开着热情的双臂,正迎来全世界更多关注的目光! 
  

(文/杨旭 本报记者 周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