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7日,《自然》(Na-ture)旗下的国际精神疾病领域最顶级期刊《分子精神学》,在线发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现仓教授团队关于精神分裂症肠脑轴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该成果进一步验证了精神分裂症微生物—肠—脑轴假说,也为未来筛选新的药物靶点,及利用调节肠道微生态来改善精神分裂症谱系疾病症状提供了新思路,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最为严重的精神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约1%,复发率和致残率高,不仅严重损害患者健康,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医疗和经济负担,但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肠道微生物与精神疾病的关系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马现仓教授团队敏锐地观察到此研究热点,并于2016年启动肠道微生物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首次在小鼠模型上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微生物可调节小鼠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通路,并诱导小鼠出现精神分裂症相关行为。这些发现揭示了多种参与精神分裂症发生的肠道菌种和犬尿氨酸—犬尿喹啉酸通路,为后续转化研究和临床干预提供了诸多靶点。
据介绍,近几年,马现仓教授团队一直聚焦于国际前沿科学问题精神疾病的微生物—肠—脑轴领域的研究,目前继续围绕精神分裂症与肠道微生物的关系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并有望发表系列高水平成果。
本研究成果由马现仓教授团队发起,与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宏基因组所贾慧珏博士团队共同合作完成。受到各方支持,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重点项目资助。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