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蒙讲文化自信

陕西科技报

  十年来,记得听过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两次讲座或讲话。第一次,大约十年前,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听王蒙先生讲《文学的方式》,回忆起30年前他和平凹同获全国优秀短说奖时开玩笑说:你的《满月儿》一千多字,我的《最宝贵的》五六千字,奖金都一样,吃亏啊(哄堂大笑)!讲座涉及文学的整体性、个人性、直观性与细节性、敏锐性、敏感性、隐喻性、象征性、感情型、审美性、想象性等方面的话题,他说对于作家而言,一切经历都是宝贵的,都可能成为写作的素材。作家要通过个人个性反映群体,没有个性就很难有创造性,他说看贾平凹的作品时,即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读上几页就会看出是平凹写的。
  第二次,是在2013年初秋,我赴京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应邀陪局领导参加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暨第2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式,地点就是久已向往的人民大会堂。在大会堂三楼大厅西隔壁的会堂里举办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颁奖仪式上,又一次近距离聆听王蒙先生的发言,他深情回顾了图书对自己成长的滋润,痛心疾首当下读书无用论陈渣泛起和碎片化浏览,以为久而久之将会带来精神灾难,大声疾呼多读名著,精读经典,如此才能产生思想和智慧。巧的是仪式结束时在电梯口遇到王蒙先生,我向他点头致意,王蒙先生报以微笑。
  2019年8月25日上午,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之日,86岁高龄的王蒙先生来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名家大讲堂讲文化自信。王蒙先生有点感冒,加之话筒效果不太好,坐在后边听不太清楚的我有幸移坐到前排后,听讲效果才好起来。这时,王蒙先生讲起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他说他很欣赏庄子思接千里神游八极的想象力,对庄周梦蝶感到不可思议,这种非凡的想象力对他的创作也是有影响的,联想到贾平凹先生《废都》中的男主人公庄之蝶,我想庄子对包括王蒙、贾平凹在内的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是有深远的影响的。
  王蒙先生讲的更多的是孔子建立的儒家文化,他认为儒家的观念实际上是“文化立国”,孔子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道之以政”,“道”也是“导”,就是引导、指导,他还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不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说,你用政治手段来引领,用法律惩治手段来规范,这不是最好的办法。请注意孔子的特点,他是什么话都说的绝不夸张、恰到好处,他没说这个不好,他说这个也好,但更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引领人们,用礼义、礼法、礼节、礼貌、礼仪来规范人民。因此孔子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说《论语》堪称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经典,至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人生,比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古人看重友情,那时通讯工具不发达,没有手机发个微信,打个电话,有一天,老朋友从远方不期而至,难道不令人高兴吗?!又如其中的“富贵于我如浮云”,不仅说明孔子重视精神,看淡富贵,而且反映孔子不仇官不仇富的平和心理,他不说富贵于我如粪土之类的偏激愤青话。又如,“子欲孝而亲不待”,启示人们要及时行孝,不然会遗憾后悔的,因为父母亲终究是要老去的,不可能陪伴你一辈子的。
  王蒙先生指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古色古香、奇葩异彩、自成经纬,更在于它生生不息的活力;在于它的反思能力,它在多灾多难中锻炼出来的应变调适能力,它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的精神;它水滴石穿的坚韧性,它接纳与深思的求变精神,还有它屡败屡战、永不言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精神。强调文化自信,我们不应忘记,中国目前兴起的“传统文化热”,不是孔孟,也不是秦皇、汉武、康熙、光绪讲文化自信,而是中国人讲文化自信。
  王蒙先生认为,中国共产党当初之所以能打败各种势力,走上执政的位置,一个充分的理由便是延续了中国“邦以民为本”(尚书)、“民为贵”(孟子)的思想。毛泽东提倡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与中华文化的自强不息、威武不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弘扬了也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华传统文化。如今,党中央又在新的历史机遇中,提出文化自信与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转化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对中华民族使命的担当与自觉。
  王蒙先生希望当今有识之士共议文化,弄清中华传统文化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取向,弄通中华智慧与中华谋略的特色,打通传统文化与五四新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系,还要结合实际工作,结合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提升我们的文化事业与文化生活水准,提升我们的理论思考分析辨别能力,使我们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积淀、文化品格、文化精神不但得到推动与鼓舞,更得到丰富与提升,从而让我们文质彬彬,从容自信!
  王蒙先生还谈到对《红楼梦》的研读,说《红楼梦》是说不尽的话题,常读常新,最近他读一本从荣国府的经济账角度研究《红楼梦》,认为很有新意和启示。这使我想到十年前王蒙先生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讲座时回答学生对于刘心武对《红楼梦》的索引式的研究提出质疑时,他并不认同是失败的,认为也是一种研究方式,指出国外对《圣经》也有索引式的研究,甚至以为伊拉克战争是《圣经》早就预言了的。就主持人关于王蒙先生正在写爱情小说以及对爱情的看法,他认为爱情是美好的,即使分手也应以友好平和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暴戾伤害的方式。由此可见王蒙先生对爱情、文学及其研究的平常心和包容态度,也由此反映出王蒙先生的文化自信。

(王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