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创新服务“三农”新模式,推进农业专家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全省涉农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推动智力资源下沉,动员更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在田间地头服务农民群众,夯实脱贫攻坚基础。8月28日,由省科协主办,榆林市科协承办的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站助推脱贫攻坚现场会在榆林召开。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钱永华,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丁德科,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博,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曹文举等出席会议。
孙科在会上强调,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省委、省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省科协工作的重点。此次会议旨在集结专家优势,整合“三农”资源,以农业专家服务站为地基,实现“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下沉式”科技惠农助农服务,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带动区域主导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为陕西加快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实现助力脱贫攻坚,孙科对各市、县科协和农业专家服务站提出具体意见。
李博对榆林的发展情况和成效及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介绍。他强调榆林近年加大对“三农”投入力度,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始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目前,榆林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329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下一步,榆林将继续依托科研院校,推动科研单位与特色农业生产企业、合作社、农技协和基地的紧密结合,建立众多农业专家服务站,开展科技服务,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钱永华着重论述了“西农模式”对实现科技惠农,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他提出此次会议目的就是发挥各自优势,以试验示范站为平台,建设一批农业专家服务站,协同开展新时期的农业科技服务,在全省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西农模式”,实现专家与农村直通对接服务。
随后,会议宣读了《关于命名2019年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站的通知》,并为全省58家单位命名并授牌为首批“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站”,与相关县区签订《脱贫攻坚合作协议》。同时,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钱永华、薛吉全、安贵阳3位专家教授,围绕会议主题作了精彩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先后走进榆阳区鱼河镇许家涯村大棚蔬菜科普示范基地、榆林沙漠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榆林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陕西大地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市科技馆等地参观,了解基层科协组织建设、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服务农民、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等情况。
(本报记者 张旭 曹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