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为现在市场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其他植物肉产品,如“人造肉狮子头”“人造牛肉汉堡”等,其价格折算下来,一斤“肉”高达80-150元。人造奶的成本则是普通牛奶的两倍以上。有公司将人造鸡蛋定价为340克56元,这些都让网友大呼“吃不起”。
今年5月,一家人造肉公司于美国上市,在食品界掀起了一股热潮,人造奶、人造鸡蛋也纷纷“入群”。这些“人造食品”真的能代替农牧户花费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时间辛辛苦苦种养出来的成果吗?推广普及时会遭遇哪些“拦路虎”?
◆化学生物方法调配,创造肉蛋奶“替身”
在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月饼界“杀”出了一匹黑马——人造肉月饼,着实在人造肉的风口上火了一把。
月饼中的人造肉是“植物肉”,由大豆等植物蛋白加工而成,实际上是肉味的豆制品。人造肉月饼的肉馅外观仿真度很高,挤压有弹性且会溢出类似脂肪的油脂,实为植物油和椰子油,很难分辨出是一款人造肉月饼。
有食品从业者表示,实质为植物肉的人造肉,本质上跟豆制的辣条等产品无太大区别,但工艺更加复杂。另外一类人造肉是真正的肉,却不是取自于饲养的猪、牛、鸡等,而是在实验室或工厂里由动物干细胞为原料制造而成。这些干细胞通常被“投喂”以糖、氨基酸、油脂、矿物质等,成本非常高且不可控,目前普遍采用的都是植物肉。
和人造肉一样,人造奶也不是真正的牛奶。人造奶是利用各种化学和生物方法进行调配,研发出的与普通牛奶口味相同的“奶”。“这更像是一种饮料,只是在口味、营养价值等方面仿照牛奶。”航空总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张田表示。
人造鸡蛋在外观上变化最为明显。出于成本和运输等多方因素考虑,人造鸡蛋没有壳,以瓶装液体方式进行出售。制作时,其以绿豆等富含植物蛋白的豆类为主要原料,可以在平底锅上做成炒蛋或者鸡蛋卷。
◆“假”肉解决真问题,人造食品成热点
近年来,人造食品已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市场在追求“高仿”风味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健康和生态环保。
“与真实的肉蛋奶相比,人造肉蛋奶可在胆固醇、脂肪、热量等方面有所控制。”张田说。例如,人造奶可制作成不含胆固醇、饱和脂肪的“奶”,人造肉也可以做到“零胆固醇”,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的“三高人群”来说,可能更为健康。
研究显示,由于人们对于肉蛋奶制品消费需求巨大,未来禽畜养殖产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将对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负担。而人造食品的发明,或将减少对资源的消耗。
此外,人造食品还有助解决全球食品短缺问题。美国汉普顿·克里克公司研发人造鸡蛋的初衷就是因为其创始人乔希·泰特里克在非洲参加一个减贫项目时,目睹了那里食物短缺的严重性,才萌生了要制作人造鸡蛋的想法。
既要获得能量,又要健康;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环保绿色。人造食品近几年成了资本圈里的“香饽饽”。
◆引起消费者兴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人造肉等人造食品,会有消费者为之买单吗?“如果有营养、价格低,我会考虑。”一位路人如是说,相信这也是大部分消费者的想法。
“现阶段,人造肉蛋奶的营养价值还无法与真实的肉蛋奶相媲美。”张田说。
至于价格,更是人造食品所面临的尴尬境地之一。有报道称,干细胞培育的人造肉成本为现在市场上普通肉类价格的1000倍以上。网友大呼“吃不起”。
人造肉蛋奶若想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还要在口感上下足功夫。有部分购买人造肉月饼的消费者表示:“口味不佳”“比猪肉更膻一些”“比较碎,没有弹性,更像是在吃淀粉火腿肠”……现阶段,植物肉还无法以“完整的肉”的形态出现,无法像真肉一样随心所欲地烹饪出各种形式的菜肴。因此,植物肉还需探索更加具有立体感、纤维硬度适中、湿度和柔嫩度对标养殖动物肉类的生产方式。人造奶、蛋也是如此。
很多消费者还会对人造食品存在一种心理障碍。“从安全角度出发,可将人造肉蛋奶看成是普通的加工类食品,就像饼干、果汁饮料一样。如果严格按照生产规范生产,其安全风险将在可控范围内。”张田表示,在未来的餐桌上,人造食品将会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想要全面解决口感、成本和心理障碍等问题,人造食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