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公元965年,中国就有使用豆腐替代肉类的文字记载。
人造肉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植物等非动物性原料制成的素肉,而另一种则是由动物细胞培养出来的肉,本质上还是真肉。由于后者的成本高昂,目前还没有实现商业化,而素肉的成本相对更低,成为了市面上的主流人造肉,尽管价格依然远高于真肉。
人造肉里具体有哪些成分?相比真肉又是否更健康呢?下面我们就以“不可能皇堡”中的人造肉为例,来剖析一下它的基本成分和特点。
1、植物蛋白
人造肉饼的主要蛋白质成分来源于大豆,其蛋白质含量与真肉饼相当,模拟出了肉类细嫩弹牙的口感。部分蛋白质还来源于土豆,以帮助肉饼定型并锁住水分,在烹饪尤其是油炸时不易散开。
2、植物油
人造肉饼的油脂主要来自于植物油。
3、食品粘合剂
为了把所有成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甲基纤维素——一种常见的食品粘合剂。逼真的“血丝”是人造肉的“精髓”所在,它其实是从大豆根部提取的血红素,富含铁元素。这种物质广泛地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使血液呈现红色。加入血红素的肉饼在烹饪时能冒出血水,甚至吃起来也更有肉的“血腥味”。在新一代人造肉的生产中,大豆的血红素基因被转入酵母,这样就可以通过发酵来制造血红素。
为了达到逼真的口感,这些人造肉中也加入了不少调味品,而且总热量也与真的加工肉相当。不过,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如果不介意它的热量,纯粹想满足下吃肉的欲望,倒是可以尝试。
放着现成的,成本更低且更好吃的真肉不吃,为什么要去折腾人造肉?看了下面一组数据你就会明白。由畜牧业及肉类加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是农作物的10-40倍,甚至比交通运输所产生的排放量还大;畜牧业占用了约80%的农业用地及大量水和粮食资源,还会污染水体。
正是着眼于人类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比尔·盖茨等业界翘楚才会大力支持像人造肉这样的未来食物。
除了素肉,另一种由实验室培养基培育出的人造肉(培养肉)也是未来的选择之一。那么如何让培养基“长肉”?
首先,要从动物体内提取出干细胞。这种细胞可以不断分裂形成新的细胞,并分化成具有各种各样特定功能的细胞。为了免除动物的痛苦,实验对象都会被提前麻醉,并且提取干细胞的操作也不会对动物产生很大影响。
接着将提取出的干细胞放入富含营养的血清中进行培养,使其快速增殖。这里用到的培养基由马或牛的胚胎血液制成,不含动物血清成分的培养基还在研制中。
最后将人工培养成的“纤维”附着在海绵状的骨架上进行拉伸,不断刺激肌肉细胞,使其增殖并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单单一个干细胞就能增殖出8亿条肌肉纤维,这些肉足以制作出8万个双层吉士汉堡。
(于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