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科技发展创新成果有哪些突出亮点?为什么说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和能力在持续增强,创新体系效能大幅提升,已成为西部重要的创新高地?记者据省科技厅资料,梳理数据展现70年来我省科技取得的创新成就——
★综合科技创新指数提高至66.58%,居全国第9位
经过70年发展,我省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和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6年的45.03%提高到2017年的58.3%,综合科技创新指数由2002年的37.24%提高至2018年的66.58%,居全国第9位。
全省拥有各类科研机构1481家、各类高等学校108所,在陕两院院士65人,科技活动人员27.5万人,在校大学生120万人。全省共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5个,省重点实验室17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7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3件。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技术合同交易额居全国第6位 2018年,全省R&D经费投入532.4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2.18%,排名全国第7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R&D经费从287.20亿元增加到460.94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92%。技术合同交易额大幅增长。2018年陕西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125.26亿元,居全国第6位;比2012年增长了3.4倍,年均增速22.39%。
★国际科技论文数量逐年上升,排名全国第4位
2016年,陕西发表国际科技论文数34595篇,排名全国第4位,占全国总量的6.01%,国际论文数量比2001年增长13.6倍,其中SCI论文增长了19.2倍。
★科技成果丰硕,通用项目获奖数列全国第5位
自1978年恢复科技奖励制度以来,我省93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6939项科研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2018年获奖数量33项,占国家三大奖项授奖总数的11.87%。其中,主持完成14项,参与完成19项,通用项目的获奖总数居全国第5位。
★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逐年上升,授权量年均增长18.60%
2018年,陕西专利申请量达76512件,专利授权量为41479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0888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884件。2012-2018年期间,陕西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8.60%,高于同期全国12.32%的年均增长率。
★发挥杨凌示范带动作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0余项
1997年,国务院批准杨凌建立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000余项,已举办25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居全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第一名。2000年成功培育世界首例成年体细胞克隆山羊;先后选育“小偃6号”“西农979”“陕229”等系列小麦新品种,为我国北方麦区粮食增收做出重大贡献;选育的“秦油二号”为世界上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油菜新品种,“秦油”系列累计推广达2.36亿亩,新增产值154.7亿元;“陕单609”杂交玉米创造了陕西玉米亩产最高纪录;“瑞阳、瑞雪”“秦脆、秦蜜”等苹果新品种,有望成为北方苹果更新换代的主栽品种。
★区域创新联动发展,高新区实现GDP6762亿元
西安、宝鸡、汉中被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柞水被列入国家创新型市县;高新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2018年全省21个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6762亿元,占全省GDP(24438亿元)27.7%,特别是关中5个国家级和8个省级高新区,年生产总值达5258亿元,占关中地区GDP的34.76%。与全省5地市建立厅市会商制度,设立地方特色产业链条,聚焦各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助力扶贫扶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示范工程,针对全省11个深度贫困县(区)启动科技扶贫项目绿色通道,全省96个有扶贫任务的县区所属5842个贫困村实现科技特派员挂牌服务全覆盖。
★加大科企孵化培育力度,高新技术企业数达3141家
紧盯国家需求,整合集聚创新资源筹建陕西秦岭实验室,争创国家实验室。聚焦制约产业创新发展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围绕六大支柱产业部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产业链项目,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1155”工程,积极构建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微企业孵化培育四级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力度,2019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67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3141家。
★融合资源激发新活力,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17个分中心
以深化军民部省央地融合为核心,强化科技资源统筹,推动创新优势向发展优势转化。建设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和17个分中心,整合建设陕西省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网络管理平台,开发了陕西“科技云”平台。定期发布军民融合科技资源信息和军民科技成果转化目录,积极构建产学研融合技术创新体系,2017年启动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组建成立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2018年开工建设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加强科技工作会商共建,促进部属、省属院校与地方开展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组建石墨烯、人工智能等联合实验室。推动央地融合创新,推进中国工程院与我省院地合作共建高端科技智库。
★科技创新人才涌现,支持培育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71个
深入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支持50岁以下领衔专家组建科技创新团队、45岁以下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5岁以下青年科技新星,目前共支持培育重点科技创新团队271个、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61人、青年科技新星821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114人。深入开展招才引智工作,探索海外招才引智“3+X”新模式,引才引智工作站海外站数量达8家,西安光机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获批首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创新创业环境加速优化,各类孵化载体有460余家
“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三种模式不断完善,支持建设各类众创空间21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3家(国家级31家),全省各级各类孵化载体已达460余家。连续组织举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民融合专业赛(西安赛区)、中国创新挑战赛等各项赛事,对获奖项目采取“以赛代评”的方式进行支持。成立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子基金16支总规模46.49亿元,财政资金放大倍数11.63倍。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