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在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之日,我如约拨通了远在巴基斯坦李洁勇的电话。“想家!已经习惯了!”这是李洁勇在表达思念亲人的一句朴实的话语。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对祖国、家乡、亲人深深的情意!虽然远隔万里,从电话的另一端,我感受到了一颗赤子中国心,顿时对这位筑路博士油然升起一种敬仰之情。同时,我慢慢倾听着他的故事……
★怀揣少年梦悠悠报国心
李洁勇出生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江苏扬州的一个普通农户人家。
浓郁的历史底蕴影响着从小勤奋好学的李洁勇,小小年纪心中就埋藏着一颗雄心壮志:长大后要有一番作为。2000年他考进了中国矿业大学,2008年进入日本国立山口大学攻读混凝土材料工程学博士。当时的李洁勇又喜又忧,每年五万元学费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笔不小的开销。学校当时找到李洁勇,说可以公费让他去日本读博士,条件是学成后必须回到母校教书。他不愿做个安逸的教师,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毅然决定自费去日本求学。刚到日本的第一年,他业余时间就去餐馆打工,晚上还报了一个日语班,每天就这样勤奋努力着。三年的博士求学路,在举目无亲的异国他乡,他经历着爱人流产导致的高烧不退等严峻考验,但多大的压力都没有影响他完成学业的坚定信念。201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博士学位后,导师再三挽留,让他留在日本。李洁勇深知祖国需要他,毅然放弃在日本从事科研的机会,回到了祖国。
★在施工一线寻找人生价值
2011年,回国后的李洁勇陆续收到了数所国内知名高校的邀请,并承诺提供副教授的职位,但他毅然决定加入中铁二十局,加入施工生产一线,因为在他心中有一种理想,那就是理论必须用来指导实践,再促理论的进一步升华,理论和实践完美融合,互相促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别人20出头就出来工作了,我31岁才出来工作,不努力哪能行呢,我必须要比别人进步更快!我不怕吃苦!”李洁勇朴实无华的语言,用实际行动实践着。
2012年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项目是桥梁工程。到了工地一看就傻眼了,工况完全不同,自己本科专业是民用建筑,硕士专业是结构工程,而博士的专业是混凝土材料工程,除本科阶段,对桥梁完全没有经验。每天早上7点点完名后,安全帽一拿就和工人师傅一起到工地去了,到了工地,他从不把自己当成博士,虚心向技术员和工人师傅请教,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记在脑子里,晚上回去查资料。
从不懂到专业,再到专业创新,两座系杆拱桥的施工方案,尤其是钢管混凝土的压注方案都由李洁勇独立完成,并顺利通过了专家评审,其中无支架法施工系杆拱系梁获中国公路建设行业协会公路工程法和数项国家专利。
该项目关键工序完成后,一公司要调李洁勇去机关工作,但他婉言谢绝了。他认为自己现场经验还不足,知识结构还不完善,所以主动请缨,要求调往桥梁技术含量高的沪昆客专云南段项目,主要负责跨高速公路连续梁悬灌施工和跨既有铁路连续梁转体施工。这两座桥安全风险很大,桥下面就是正在高速行驶的汽车,哪怕一个石子掉下去,掉到挡风玻璃上都是不得了的事情,很可能车毁人亡,风险压力特别大。浇灌混凝土时不能停工,那段时间他天天呆在工地,有时候现场值班到凌晨,不能出任何闪失。休息期间,在和工友们聊家常时,也常常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经过13个月的时间,主体全部完成,工班长是这样评价李洁勇的:“我干工程二十多年了,从来没见过这么负责任的技术人员。”身边的技术员被李洁勇严谨、务实、勤奋、谦逊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
★在技术领域里崭露头角
李洁勇在技术领域里不断创新,出色的表现和过硬的素质,让中铁二十局领导对这个海归博士格外青睐。2014年7月,他被破格提拔为集团公司科技开发部副部长。从生产一线到局机关新的工作岗位,李洁勇的视野更开阔了,刚到一周就接手了一个很棘手的任务:负责申报国家认定企业中心。这已是集团公司申报的第三个年头了,不容再有任何闪失。科技部上下压力巨大,李洁勇立即进入角色,组织人员编制申报资料。通过他专业的交流和沟通,最终以高分通过审批。
为提升二十局在技术层面的影响力,通过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和国家铁路局标准所多次沟通,争取到了6部技术标准的主(参)编资格,一举打破了二十局从未参加过技术标准编制的历史。
★在“一带一路”上展风采
2016年初,新的挑战来到了李洁勇面前,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决定委派他担任新中标的百亿EPC项目巴基斯坦卡·拉公路项目总工程师,没有当过一个完整项目总工程师的他,这次真的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因为他要面对语言、文化差异,美国规范、FIDIC合同条款、230公里高速公路的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等一系列难题,而且施工期只有2年半时间。接到任务的李洁勇毫不犹豫地收拾行囊,在春节前夕赶到了巴基斯坦。
经过短短3个月时间的努力,他越过了语言、美国规范、FIDIC合同条款的障碍,并利用熟练掌握的英语、美国规范及合同条款的优势,通过谈判为项目创造了数千万人民币的效益,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前总理谢里夫、交通部长、国家公路局主席等高层领导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二十局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先锋”。通过这次项目的锻炼,李洁勇已经成为集管理、技术、语言、合同等方面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人才。
长达三个小时的电话采访,不时从电话另一头感到李洁勇博士的魅力所在。“仰望天空,脚踏实地”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李洁勇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年轻人。在中铁二十局,李洁勇已成为海外、技术领域和青年群体的一面旗帜,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奋发有为、不断挑战。
(靳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