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苗小鹏:空心挂面晒出幸福人生
  “我要把这份浓浓的关爱化作努力奋斗的动力,经营好空心挂面厂,带动更多的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贫困创业户苗小鹏说。近日,扬州市江都区工商联总商会资助榆林市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爱尚家食品加工厂3万元贫困户创业爱心资金。
  苗小鹏是子洲县何家集镇苗家坪村人,出生于一个残疾人家庭,父母均是聋哑人,8岁时干活不慎导致左眼失明。“童年生活就像左眼失明一样黯然无光,我经常躲在角落里偷偷的掉眼泪。”谈起小时候的经历,苗小鹏依然无法忘记曾经灰暗的时光。
  2015年,苗小鹏家被认定为贫困户,也就在这一年,扶贫扶志政策宣讲走进他家里。“现在政策这么好,有产业资金扶持你们创业,如果有想法,政府可以给你们最大的支持。”何家集镇政府驻村干部隔三差五的政策鼓励宣讲,让苗小鹏也时刻在思考未来的出路和打算。
  “残疾人创业谈何容易?”苗小鹏心想,可是,一个人志向贫穷了,精神枯萎了,再多的物质帮助也于事无补,要改变现状,必须要有目标和计划,并付诸行动。
  2016年,经过多方考察,苗小鹏把生产手工空心挂面提上日程。“当时,我了解到手工空心挂面适合我全家创业,工作劳动强度不大,收入也还算比较客观。”苗小鹏说。
  “你身体残疾,家里又穷如何敢做生意呢?”“在这个地方生产空心挂面会有人买吗?”苗小鹏准备创业的事在村里传的沸沸扬扬,但闲言碎语并没有阻挡苗小鹏想要创业的决心。
  说干就干,苗小鹏开始住在吴堡县朋友家,开始认真学习每一道工序。两个月后,他回到家里,带着父母把家里的房子打扫出来,作为生产车间,并购买了设备,开始投入生产。
  但是,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实验失败了,第二次也失败了,第三次也失败了……损失了16袋面粉,让信心满怀的苗小鹏有些垂头丧气,父亲无奈地比划着手势告诉他:“孩子,别再瞎折腾了,认命吧!”
  “可是,我不想认命,我要活出个样子给自己看,我相信创业的路上并非会一帆风顺。”苗小鹏再次到吴堡考察并深入实地学习,经过向专业师傅求教,他白天跟着生产,晚上自己试验做,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自己屡次失败的根源。
  “成功了,成功了……”当苗小鹏看着第一批挂面成功生产的时候,他喜极而泣。
  生产逐渐走上正轨,劳动力短缺成为制约挂面厂的又一大难题。一次偶然的机会,苗小鹏发现父亲的朋友常来厂房转悠,和父亲比划交谈的非常快乐。“我当时考虑如果雇佣残疾人加入我的团队,一方面可以让父母有个交谈的知心人,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苗小鹏说。
  目前,爱尚家食品加工厂雇佣了15名残疾工人负责生产,每月可生产挂面6吨,畅销省内外。在工厂打工的苗锋,是二级残疾,目前已经在工厂连续上班三年,他说,“苗小鹏一家人都为人和善,对待我们工人就像对待自己家里人一样。我们每天8点上班,下午3点就下班了。工作时间短,劳动强度也不大,非常适合我们残疾人打工。”
  每天早晨,苗小鹏看着自己亲手加工的挂面被陆续装上门前的快递货车,运往延安、西安、北京等地,脸上露出了自信而灿烂的笑容。他说:“我希望能够扩大规模,带动更多残疾人走上致富路,让手工空心挂面走到千家万户的碗里。”
  吃水不忘挖井人。2017年7月26日,子洲县遭遇特大洪水,灾难来临之际,苗小鹏带着20袋面粉、8桶油、800斤挂面,为受灾群众和抗灾一线官兵免费提供爱心餐,并筹资8000多元捐给受灾最严重的乡镇。
  2017年,苗小鹏被评为第五届“榆林好人”,他说:“在我起步时,政府帮助了我,我也要尽己所能帮助更多的人。”

(叶春瑞 本报记者 曹 义)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