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科技特派员为三秦乡村振兴“种”上科技力量
文/本报记者 周励 图/陕西省科技厅

    赵政阳教授在田间开展苹果栽培技术培训

    王西锐高级农艺师在田间开展猕猴桃管理技术培训

    王衍成高级农艺师在田间开展茶树栽培技术培训

    曹源高级农艺师在设施大棚指导蔬菜栽培技术

  10月21日,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总结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20年来,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国大地推行实施,架通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桥梁,延长农业产业链,结出了累累硕果。
  我省科技特派员的发展情况怎样?记者从省科技厅了解,在三秦大地,科技特派员制度早已生根发芽,科技特派员们常年穿梭在三秦山林,躬耕在三秦田野,用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个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生动故事,为三秦乡村“种植”科技力量,助推三秦乡村加快振兴。 
  攻坚脱贫——
  点亮三秦贫困乡村致富的科技之光
  科技特派员制度发端于福建、发源于南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深入总结基层实践、科学深化提升、大力倡导推进的一项重要的农村工作创新机制。
  这项后来由科技部号召在全国广泛实施的重大制度,通过选派有一定科技专业理论、技术、工作经验、指导方法、管理能力的专家、教授、研究员等中青年知识分子,深入到农村第一线,服务农业。
  2003年,我省科技特派员制度首先在陕南秦巴山区自然条件较差的商洛、安康两市10个县试点推行。试点取得成效后,2007年5月,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召开,由此这项乡村振兴创新行动开始在全省推进。
  据省科技厅统计,截止2019年上半年,全省各级科技特派员有5625人,已完成96个县(区)、983个镇、5850个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公示的挂牌,覆盖率达100%,创办领办企业、合作社238个,建立示范基地1140个,服务8万余农户。
  “乡里书记换了好几个,可赵教授一直都在。”这句在白水苹果乡村广为流传的话,说的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政阳教授。作为陕西省苹果产业技术首席专家和省科技特派员苹果产业服务团团长,他常年带领全省20多名省级特派员在渭南、铜川、延安、榆林、咸阳、宝鸡等市的苹果产区开展产业科技扶贫。引进、选育苹果新品种8个,其中选育的“秦阳”已成为陕西早熟苹果主栽品种,引进的“粉红女士”是陕西晚熟特色品种,最新育成的“瑞阳”“瑞雪”新品种已示范推广5万亩,栽培效益比富士高出2至3倍,有望成为黄土高原苹果产区的更新换代品种,对贫困地区依托苹果产业脱贫起到了推动作用。
  王西锐,陕西省农村科技开发中心高级农艺师,猕猴桃“三秦学者”团队骨干专家,主要在周至、汉阴、岚皋、汉滨、镇巴等县开展猕猴桃产业技术服务,帮助建设猕猴桃扶贫示范基地3000亩。2018年,他主动推介、指导安全优质果品,进行高端销售,使果农每公斤增收4元。几年来,制定猕猴桃生产标准2项,推广猕猴桃新品种6个,栽培新技术8项,开展技术培训53场次,培训2300多人次,培养技术能手30多人。
  “作为一名科技特派员,就要做到爱农村、懂农业、为农民。”高级农艺师王衍成这样说。他选育的“陕茶1号”于2019年1月通过农业农村部国家品种登记,成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国家品种登记的茶树品种,获得国家林业局、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填补了陕西省国家茶树品种登记的空白,被确定为全省首推主导茶树品种。首次提出适宜“陕茶1号”的茶园建设及管理农艺技术,截止2018年推广面积达6万余亩。
  榆林市榆阳区园艺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农艺师曹源,13年来不辞劳苦在榆林中部川道及北部风沙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率先将荒沙地和低产田改变成亩产值3万多元以上的高效示范田。建成全国设施蔬菜“一镇一业”示范镇1个,全国设施蔬菜“一村一品”示范村2个,省级温室蔬菜标准园7处,试验蔬菜新品种278个,示范推广蜜蜂授粉、绿色防控等新技术15项。探索出“温室、塑料大棚、露地”芝麻香瓜高效衔接栽培新技术,100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精准脱贫。
  在三秦大地,像赵政阳等这样常年在乡村指导农民致富的科技特派员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批又一批奔赴贫困乡村,成为点亮脱贫攻坚的“科技之光”!
  团队作战——
  真正帮扶壮大三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
  如果个人特派员是“尖兵出击”,那么团队特派员就是“团队作战”。
  我省建立的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制度,就是向全省贫困县提供的团队式服务,进一步发挥高校院所整体力量,服务县域经济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目前,针对全省特色产业,成立了苹果、猕猴桃、中药材等18个省级科技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通过“常下乡”“常在乡”,开展常态化下乡服务,已与22个贫困县签订了39份帮扶协议,进行培训837场,培训贫困群众13390人次,带动增收约6366万元。
  记者了解,省级中药材产业服务团协议对接帮扶了5个深度贫困县区。他们在略阳县为汉王科技有限公司等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帮助企业撰写科技项目计划及科研报告12份,为56个村开展中药材技术培训会63场;在柞水县,建设优良种质资源的快速繁育基地及专家工作站收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100余份,建立保护与繁育技术体系,制定相应技术标准,从源头保障药材质量的高效、稳定、可控性。
  2018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结合在陕建立的22个试验示范站、26个试验示范站基地,选派出207名专家担任所在地的“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
  延安市宝塔区科技局建成4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省级生态农业试验示范站、省级星创天地及山仑院士工作站,不断完善设施蔬菜栽培技术等实训基地建设,鼓励科技特派员入驻并开展技术服务。2018年带动2500户农民增收,辐射全区4.3万人,推广新技术5项,引进新品种10项。还围绕果、蔬、畜三大主导产业探索“科技项目+专家+科技特派员+乡镇技术人员+农村致富带头人”新型科技服务接力模式。
  制度赋能——
  架起科技资源引流和成果转化的桥梁
  科技成果从来都不是在论文和实验室里,只有融入社会、落地成产业,才能闪耀光辉。
  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我省从工作伊始就高站位做好谋篇布局。2003年以来,省科技厅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相继制定并印发《陕西省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细则》《陕西省科技特派员贫困村全覆盖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为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政策支撑,推动特派员工作常态化开展。
  为做到有的放矢、解决突出问题,科技特派员工作从需求对接阶段,就强调供需双方对接要精准,实行双向选择,择优选派,实现精准服务,高质量支撑产业发展。针对派驻地产业特色和农民实际需求,一直在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有效的科技服务模式,已形成“科技特派员+企业+农户”“科技特派员+协会+农户”“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农户”等服务模式。
  2016年我省首创“反向科技特派员”,通过地方向省级选派科技特派员,入驻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构筑“各市特色需求-科特派小组-西安科技成果供给”的供需链深度合作模式,为省会和地方科技资源引流和成果转化架起了桥梁。
  反向科技特派员杨榜柱,深入商洛市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征集梳理精准技术需求,已有11项企业技术需求得到定向解决,2019年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反向科技特派员”。
  数据显示,我省累计选派“三区”科技人员6004人次,培训“三区”技术骨干1081人,支持经费1.36亿元。截止2018年,共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45个,省级星创天地103家,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20个,2019年底,还要诞生首批科技示范镇和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
  站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新时代赋予了科技特派员工作更高的要求。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创新探索科技特派员选派模式,搭建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强化科技特派员培训,加大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激励力度。
  未来,陕西科技特派员们必将在三秦大地,谱写出更壮丽的乡村振兴画卷!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