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陕西科技报
  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以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为己任,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提升科技支农效果、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为主线,着力提高农民群众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近年来,在宝鸡市科协的指导下和各区县科协的配合下,共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70期,培训农民群众4298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1778人次,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编制教学计划 落实培训措施
  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认真分析研究以往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及时调整部署,一是根据工作力量薄弱的情况,聘请了三名工作人员充实校务办公室,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为全年培训工作奠定基础。二是深入基层,搞好调查摸底。先后深入陇县十个镇和二十三个村,走访农民群众近百户,全面了解陇县重点产业的现状、布局、规模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对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的需求等实际情况。同时,通过电话、微信、电子邮件等信息平台,征询扶风、凤县、岐山等县区科协对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意见和培训需求,为全年培训工作积累了第一手资料。三是认真编制培训计划,结合调查摸底的实际和师资力量,分析研究,聘请宝鸡市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编制了全年度教学培训计划,遵循各县区产业布局、规模及苹果、核桃、烤烟等农作物生长季节等特点,合理安排授课时间及师资配备,将培训计划按农时季节分解到每月实施,真正做到因作物生长规律施教的效果。四是坚持每半月召开一次培训工作例会,及时总结经验,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做到“四个突出” 提高培训效果
  在培训工作中,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以农村两委会班子、种植大户、创业积极分子和贫困户群众等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坚持做到“四个突出”,提升培训工作实效。一是突出培训工作的实用性。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结合各县(区)重点特色产业和季节特点,先后安排苹果、核桃、烤烟、中蜂养殖、蔬菜种植、乡村旅游、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专业技能培训,内容有果树剪枝、施肥、防虫防病、浇灌等田间管理,让农民群众感到接地气,实用性强。二是突出培训的操作性。培训过程中,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和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农民群众的实际操作能力。特别是在苹果、核桃、中蜂养殖、畜牧养殖培训中,充分发挥宝鸡市智慧农业园区的示范基地作用,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边教学边示范,使农民群众从理论上弄清原理,从实际操作中掌握技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突出师资力量的专业性。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和杨凌农技协组建的师资平台,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国家级专家黎九州教授,核桃专家、高级农艺师姚克俭教授,苹果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满让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蔬菜专家上官金虎,农民养蜂专家杨金荣等都被聘到农村科普大学为群众登台授课。教授们理论功底扎实深厚,实践经验丰富,深受群众的欢迎。四是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每次培训,非常注重培训效果,让农民群众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专家教授与听课群众互动,当堂解决疑难问题。在示范现场,专家教授亲自示范,群众亲自操作,确保培训达到良好效果。
  采取多种形式 发挥分校作用
  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及12个县(区)分校以“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为抓手,多方协调,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成为活跃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科技传播主力军。一是领导重视,各级对科协工作支持力度加大。各县(区)科协主席普遍把分校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主动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县(区)主管领导支持,陇县分校挂牌成立后,县委办、县政府办及时下发了《关于服务和保障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陇县分校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级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促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的开展,并配备专职副主席一名,加强了科协领导班子力量。扶风县科协在县级领导协调支持下,将全县扶贫培训项目全部交由县科协组织实施,彻底解决了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二是勇于创新,开辟培训工作新途径。渭滨区分校在三个镇分别设立了教学点,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方便群众参加培训;陈仓区采取“协会+基地+会员”的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协会在农村中的主导作用,并将有影响、有业绩的园区负责人配备科协兼职副主席,以此鼓励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三是培训工作扎实有序,培训形式各显特色。岐山县分校采取专题讲座,印发资料,网络培训等形式,组织培训10期1600多人次;扶风分校培训经费充足,组织培训28期700多人次;凤县分校主动与总校联合,多次与总校组织苹果、中蜂养殖专家深入山区为群众上门服务;陇县分校与各乡镇签订培训协议,逐村逐产业组织培训,共组织培训21期,参训达2100多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1080人次。他们在组织专业培训的同时,对全县重点产业进行指导,会同总校领导邀请杨凌农技协三名专家先后跑遍五个苹果、核桃大镇进行现场会诊,专家们从田间管理、剪枝、施肥、防虫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意见,这些建议细化整理后上报主管部门,得到县上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宝鸡市农村科普大学自成立以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学校聘请台湾成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和各行业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乡土专家为师资队伍,以农村实用技术、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种植为主要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等方面知识,以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园区生产基地为依托,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边教边学边示范,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创新教育培训理念,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把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培训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为农民群众送技术、送服务,进一步拓展教育培训空间,做好行业培训和社会培训,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强有力的智力支撑,为宝鸡市脱贫攻坚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记者 赵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