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防冻及冻后补救

陕西科技报
  小麦冻害原因  
  自然因素冬前气温偏高,导致小麦生长过快,阶段发育提前,未经抗寒锻炼,抗冻能力较弱;刚进入越冬期就遭受大幅度、大范围的持续低温。
  人为因素播种过旱,且大多数为春性品种;播种量偏大,麦苗旺长;整地质量差,麦苗瘦弱,抗冻能力低。
  冬季防冻措施
  控旺促壮旺长麦田一般在麦苗长出5片叶以上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必须达到一定的深度,并且要断根。如不断根,不但起不到控制旺长的作用,还会因为疏松了土壤,改善了根部环境条件,反而促进麦苗旺长。
  对于基本苗过多的麦田,在小麦进入3-4叶期时,应及早进行疏苗。对于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在冬前镇压能促长促壮。冬前镇压还要破碎坷拉,弥合裂缝,保温保墒,增强抗冻能力,抑制主茎生长,促进根系发育。对于基肥施用不足或者播期偏迟的弱苗田块,应早施分蘖肥,促弱转壮。
  防冻保苗冬前在小麦行间,每亩撒施250-300公斤麦糠、碎麦秸等,有保墒、防冻作用,腐烂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进入越冬期后,顺垄撒施土杂肥,可以避风保墒,增温防冻,并为返青生长补充养分。
  适时冬灌是预防小麦冬季冻害的有效措施。冬灌可以提高土壤的热容量,一般可以提高1℃-3℃,同时可以弥合土缝,促进多分孽,育壮苗。冬灌要以气温在4℃时浇水为宜。如果低于4℃时就会有发生冻害的危险。
  受冻后的补救措施
  受冻麦田不要随意耕掉春霜冻害发生在春季,这时麦苗根系已经很发达,分蘖节也比较粗壮,即使植株的地上部分全部冻死,根系和分蘖是不会死的,只要加强管理,随着气温的回升,就会很快长出新的分蘖,仍能抽穗结实。
  受冻的黄叶和“死蘖”不要割小麦受冻后,在一定时间内,“死蘖”的根系吸肥能力比活蘖还要强,主茎和大分蘖冻死以后,其根系吸收的养分,能向健在分蘖转移,这对受冻麦苗恢复生机、增加分蘖成穗大有好处。
  追肥浇水小麦受冻后,体内养分消耗过多,苗势很弱,随着气温的回升,迅速长出新的茎蘖,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要及时浇水、追肥,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5-7.5公斤,或叶面喷施1%至2%的尿素溶液,以促进恢复生长。

(张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