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3日,省科技厅下达首批8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应急防治专项计划”项目正式启动。本次应急专项简化申报程序,支持项目经费360万元,研究时间不超过6个月,争取能在1至2个月取得研究成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科技厅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快速响应、紧急行动。1月24日,筹划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1月29日,设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防治专项计划”,引导我省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认真投入到抗击疫情科研攻关工作中。
这8个应急科技专项具有4个特点:项目设立具体明确。围绕一线疫情防控的紧迫需求,重点支持防控检测技术、病毒传染防控策略、临床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防治、防控装备研发等5个研究方向,首批择优选择了“新型冠状病毒多指标快速分子检测系统的研发”等8个疫情防控急需、科研任务明确的项目予以优先启动。
突出结果导向和临床应用,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采取“定向委托+绿色通道”方式,简化申报立项程序。承接单位以目前承担定点救治医院为主,形成“后方科研+前方实践”的攻关模式。
结合我省优势特色,统筹军地资源,集中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充分调动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等军属、部属科研单位资源,7个项目由高校或高校附属医院承担,3个由军队高校医院承担。并有16家企业牵头申报,后期根据企业在疫情抗击一线成果应用实效及科研投入等综合因素进行后补助支持。
利用现有研发基础,积极推动相关数据病例资料开放共享。将我省每日数据及科研进展情况,及时上报科技部,与全国形成信息共享机制。
据悉,下一步,省科技厅将继续与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等单位保持沟通,加强跟踪研判,按照疫情发展需求,优化配置优势科技资源,认真谋划第二批应急攻关重点方向并适时启动,着力在平台、项目、人才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科技应对疫情的能力,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出积极贡献!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