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近日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按照以往对其他冠状病毒的理化特性的认识,75%乙醇、含氯的消毒剂、乙醚,还有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溶剂,也都可以有效灭活病毒。
那么,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消毒剂,给自己和家人提供更好的保障呢?使用和储存消毒剂时应该了解哪些事项?
消毒酒精
消毒酒精特指的是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可以让蛋白质变性,新型冠状病毒由于病毒外有蛋白质包膜,因此可被酒精杀灭。
但是乙醇易燃易挥发,闪点约为13℃,75%的酒精消毒液闪点约为23℃,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因此,使用酒精消毒时,一定要远离火源,另外,乙醇的爆炸下限约为3.3%,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
酒精消毒适用场景很广,比如手机,电脑键盘,各种开关按钮,门把手等都可以使用擦拭酒精的方式消毒。
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议,如果出门在外没有肥皂和水,那么用酒精含量60%以上的免洗洗手液是可以完成消毒的。只不过,洗的时候要注意全手涂遍,而且尽量保证搓洗时间在20秒以上。不过,酒精有刺激性,尽量不要接触有破损的皮肤。
当家中确实需要酒精消毒时,以够用为宜,不宜超过500ml,大量囤积的酒精就如同隐形的炸弹。酒精暂放、使用的容器必须有可靠的密封,不能敞口放置。存放时远离火种、热源,温度不宜超过30℃,避免阳光直射。
含氯消毒剂
含氯消毒剂是指在水中能产生具有杀菌作用的活性次氯酸的一类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
84消毒液具有刺激性气味,其有效氯含量5.5%-6.5%。NaClO可水解生成次氯酸,这也正是84消毒液的秘密“武器”。因为HClO虽是弱酸性,但它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细菌、病毒等)氧化,使其变性,从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84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受消毒液浓度、消毒方式及消毒时间影响。使用时应按照产品说明书,依据实际用途用冷水稀释配制相应的浓度。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84消毒液易受有机物(如血液、体液等)影响降低消毒效果,如物体表面有有机物存在,应清洗后消毒。因其具有腐蚀性,不宜用于金属制品的消毒。储存需在25℃以下避光保存,使用后一定要把盖子拧紧。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 二氧化氯、过氧化氢、过氧乙酸这三类是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的代表物质。
其中的过氧乙酸,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作为公共场合消毒的主力军,被人们熟知。不过,大多数过氧化物类消毒剂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使用前需要测定有效含量,配制的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由于过氧乙酸的强腐蚀性和刺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要用塑料制品,长期使用会对眼睛、呼吸黏膜等造成损伤;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因此一般不推荐家庭使用过氧乙酸。
杀菌洗手液
市面上常见的杀菌洗手液,所用的杀菌剂(或抑菌剂)一般是两类,一是含氯的酚类,代表物质是对氯间二甲苯酚;还有一类是季铵盐类,代表物质是苯扎氯铵。
别看它们名字里都有“氯”,但是和上文讲的含氯消毒剂大有不同,购买时要注意查看有效成分。对于这类消毒剂是否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现在学界有些争议,有人认为没有效果,有人认为一定浓度下可以杀毒。不过,确定可以用于灭杀各种常见细菌和流感病毒。了解各种消毒剂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家庭消毒不宜频繁,过于频繁对健康也是不利的。
(吴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