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不少小区、企业、办公场所、街面等开始了“大面积消杀”。有的建起“消毒通道”,居民经过时,雾化的消毒液从四周落在身上,进行“全面消毒”;有的对街面道路等喷洒消毒液,进行大面积消毒。这样的举措看似让人放心,但这种消毒方式不一定有作用,不建议推广。
大面积消杀没必要。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脱离宿主后,存活时间较短。在室外环境中,空气流通较好、紫外线照射也较强烈,不利于新冠病毒存活,一般无需特意消毒。普通民众日常外出,全身被病毒污染的可能性较低,也没有必要全身消毒。更重要的是,化学消毒剂不可直接大面积喷雾作用于人体,否则可能会刺激眼睛及皮肤,引起吸入性肺炎、皮肤炎症、过敏反应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儿童哮喘发作。现在常用的消毒剂多为84消毒液和75%医用酒精,前者刺激性强,不能用于人体,后者用喷洒方式容易导致火灾。
消毒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如人和物需分开消毒,不能直接喷到人体上;使用何种消毒剂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和空气消毒时,必须在无人条件下进行。喷雾消毒奏效,需完全喷湿全身,并作用一段时间。走过消毒通道的短暂时间是没有效果的。所以,不建议小区、单位自行搭建“消毒通道”。
如果新冠病毒污染小区、企业、办公场所和街面,大概率是在病人的飞沫能够到达或手经常接触的,并且有利于病毒留存的部位或地点。如门把手、门铃按钮、电梯按钮、电梯轿厢、楼梯扶手、病人停留过的室内环境等。对这些部位、地点,可根据需要进行擦拭消毒。
(陈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