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科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冠肺炎疫情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全面部署、迅速动员,抓住关键节点,积极组织全省有关学会、各级科协、科普志愿者在重大考验面前坚决担当、凝聚民心,精准发力,开展丰富多样的应急科普宣传,引导公众掌握防控知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发挥省级学会优势,借力省级主流媒体,扩大应急科普范围和影响。中国科协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发出倡议,要求科协团结带领科技工作者勇担重任,躬行社会责任。省科协积极响应号召,发挥陕西医药卫生专业科技工作者密集的优势,组织省预防医学会、省护理学会等16个相关学会,撰写、编辑各类科普稿件240多篇。按照媒体受众人群不同,省科协联系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科技报、各界导报等,以心理卫生、运动健康、医疗防护为主题,刊发原创科普29篇。掌中陕西、陕视新闻、听陕西、三秦网、西安日报、西安新闻网等媒体平台刊发65篇。在陕西日报推出《加强应急科普抗击新冠病毒》专版及三期“学点科学”专栏;在三秦都市报推出《如何用运动处方提高身体素质》《正确使用消毒剂》等“三秦科普”专刊4期,秦闻APP推出《疫情之下如何调整心态医生给四类人群开出“良方”》等专题。这些科普内容结合疫情防控需要,分阶段、分需求进行精准推送,不仅服务于广大群众科学防控,也服务于统筹防疫工作和复工复产大局,受众范围广泛,充分展现了科协“一体两翼”的组织优势和大联合、大协作的协同优势。
发挥融媒体平台优势,推进立体化传播,增强应急科普效果和力度。省科协现有陕西科技传媒、陕西科普、陕西省科协网站三大系列宣传载体,下属报纸、网站、微信、微博、今日头条、抖音等各类科普号,形成了融媒体矩阵化传播的优势。疫情发生以来,《陕西科技报》“战疫情”专刊已发14期,专刊中公布陕西生产保供服务热线、农产品质量安全操作指南,还连续梳理解读辟谣信息,刊登战疫一线人物事迹,弘扬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的精神,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肯定和欢迎。陕西科技传媒系列平台发布科普推文1792篇,阅读量36.7万人次,平台分享转发超过4万人次。“陕西科普”新媒体平台共发布科普推文885条,全平台阅读量已达949.47万次,针对复工复产发布的微博《健康心态是心里口罩》,单条博文阅读量达到43.9万。这些媒体信息既保证科学权威,又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切实增强群众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正确认识,有效缓解了公众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恐慌焦虑情绪。
组织开展抗疫情系列科普文艺创作,凝聚全社会战胜疫情的强大精神力量。2月8日,省科协面向全省征集以“科学战疫我在行动”为主题的疫情防控科普文艺作品,征集类型涵盖科普文学、视频、摄影、绘(漫)画及平面设计等,参赛作品围绕防控防疫的科普知识,引导公众防范谣言,为祖国和抗疫一线人员加油等内容创作,已收到科普小论文、诗歌、摄影、绘画等多种题材投稿172件,其中一批优秀的科普作品已在相关媒体刊发。陕西科技报社联合武汉科技报社共同推出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竞答活动,读者积极参与,引发了科学防疫的学习热潮。同时,科技小记者以“科学防控祖国加油”为主题创作文字稿件、视频、摄影、绘画和手抄报作品近百篇。这些主题宣传和科普文艺创作,书写人民、讴歌英雄、鼓舞斗志,反映了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和良好风貌,为加强疫情防控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突出服务抗疫一线,加强人文关怀,体现应急科普时效和质量。省科协统筹全省科协系统,定期指导各市科协、各级学会做好疫情防控科普服务,以正确的舆论导向、科学的疫情防控知识,服务与抗疫一线。防控期间,省护理学会组织编撰团体标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器械、器具及物品处理流程》《穿戴医用防护装备引起皮肤损伤的护理策略》,供一线医护人员参考使用。省科协面向全省市县科协配发“新型冠状病毒”主题科普挂图5000套,加急配送至基层科普宣传栏。渭南市38支科技志愿服务队向群众普及疫情防控和农业实用技术,阅读量达297万人次。《我是传染科护士,我是疫情的第一道防线》《每天穿着防护服工作十余小时她脸上留下了最美印记》等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事迹在陕视新闻、三秦网、秦闻APP等广泛传播。保护、关心、爱护医护人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进一步营造了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疫情期间,省科协还联合省科技厅设计“新型冠状病毒”展板,编印《从我做起远离呼吸道传染病》科普宣传手册2000册,陆续在省委、省政府机关大院、省临潼疗养院、省地质调查院、陕西银保监局、省政府机关幼儿园、省卫健委等单位布展、发放,为复工复产返岗工作人员做好防护宣传。
(本报记者 吕培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