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同一种手术为什么你是全麻,他却用半麻?

陕西科技报

  手术前,医生总会被问到各种关于麻醉的问题。一般常用的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半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常用的麻醉方法差异以及体验差异。 
  全身麻醉,“睡一觉”就把手术做了
  全身麻醉即全麻,是指麻醉药物经由呼吸道吸入、静脉等方法进入患者体内,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使患者进入意识消失并无疼痛感觉的一种功能抑制状态。这种抑制作用可以控制和调节,并且完全可逆。
  全麻就是简单的让人睡着吗?
  全麻过程中,麻醉医生主要应用镇静药、镇痛药、肌松药等药物维持患者的全身麻醉状态,以满足手术的需要。镇静药是使患者“睡着”、意识消失的药物;镇痛药是减轻手术过程中疼痛反应的药物;肌松药是使患者的肌肉松弛以满足手术操作的药物。患者在全麻时“睡着”的深度比人们平时睡觉时要深,手术操作、疼痛刺激时不会知晓或醒来。
  全麻的病人通常需要进行辅助呼吸,因为全麻手术中常会使用肌松药,患者的自主呼吸也会受到抑制,所以需要外部机器帮助呼吸。
  全麻手术过程中,麻醉医生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时刻关注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刺激以及刺激引起的生命体征的变化,并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如调整血压避免剧烈波动,稳定心率避免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等,除此之外,麻醉医生还要及时处理紧急情况的发生,如大出血、心脏停搏、室颤、过敏性休克等危急情况。
  什么情况下会选择全身麻醉?
  理论上来说,所有类型的手术都可以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这也是外科医生首选的麻醉方法。它既能满足不同的手术操作需要,还能保证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患者因手术而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等。
  虽然全麻适用的手术范围广,且有诸多优点,但是对于较小的或浅表的用局麻或椎管内麻醉就能完成的手术来说,未免有点“大材小用”了。所以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手术都必须选择全麻。
  “半身麻醉”,可以知晓你的手术过程
  人们常说的“半身麻醉”,其实叫做椎管内麻醉,临床常用的主要包括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都属于椎管内麻醉的范畴。
  “半身麻醉”时,麻醉医生通过穿刺针在患者腰部操作,将麻醉药物注入到脑脊液中或硬膜外间隙,从而阻断神经的感觉传导,达到“半身麻醉”的效果。
  “半身麻醉”的患者意识是清醒的,只是阻滞区域的身体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药物阻断了患者手术区域疼痛感觉的传导,其他的躯体功能并未受到影响。
  但是,并不是所有做上述手术的人都适合做“半身麻醉”,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做阑尾切除术,有的人采用“半身麻醉”,而有的人却要采用全麻。
  哪些人不能做“半身麻醉”?
  如果患者存在以下情况是不适合采用“半身麻醉”的,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病变),全身感染性疾病,严重高血压,休克,贫血,脊柱外伤或畸形,腹内压明显增高(如腹腔巨大肿瘤、大量腹水),不能配合的患者(如精神病人、小儿)等。存在这些情况的病人如果进行“半身麻醉”容易出现神经损伤、全身性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生命的情况。
  因此,对于不适于做“半身麻醉”的患者多采用全麻的方法来替代。
  局部麻醉更精准哪里手术麻哪里
  局部麻醉也称局麻,是将局麻药应用于患者身体的某个局部,使该局部疼痛刺激的神经传导功能暂时被阻滞。
  人们常接触到的局麻情况如拔牙,做胃镜,躯体局部浅表肿物的切除,以及上肢、足部手术等,常常会用到局部麻醉的方法。
  局部麻醉简单易行、并发症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较小,但是适用的手术也非常的局限。
  因此,不同的麻醉方法有其适用的手术,麻醉医生也是根据患者的疾病和手术情况来选择麻醉方法的,多数情况下不适宜做“半身麻醉”和局麻的手术可选择全身麻醉替代从而进行手术。 
  

(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