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银院长带领专家团队出发驰援武汉。 3月4日,汉中大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感器生产车间的复工作业场面。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科技厅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围绕一线疫情防控紧迫需求和重点突破方向,精准部署新冠肺炎科技攻关专项;出台10条举措,激励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加大金融服务科技……全面进行“科技抗疫”,展示“硬核”力量!
精准实施两批应急防治专项
2月3日,省科技厅采取“定向委托+绿色通道”方式,简化申报立项程序,启动首批8个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项目,承担单位主要是定点医院、高校,选取在非典等传染病诊治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为疫情防治奠定了良好基础。
随着疫情防治工作的发展,省科技厅实施了第二批应急防治专项,将专项部署方向由应急救治为主,深入到病理机理研究,加强传染源、传播致病机理、临床救治药物等研究,支持经费300万元。
在这些项目中,针对新冠病毒治疗缺乏特效药的难题,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牵头开展“注射用美珀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目前已成功救治危重症、重症患者17例,显著提高了危重症和重症患者的出院率。
西安交大一附院施秉银院长团队进行“新冠病毒疾病发病机理多组学研究”,通过发现、鉴定与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的生物标记物及信号通路,确定其导致肺部病变的病理和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目前,研究团队已与武汉相关实验室达成联合开展实验研究合作协议,接管武汉大学人民医院80张病床,共接诊重危患者100余人,收集222份正常人及不同临床(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样标本。下一步,团队将根据测试样本收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分析,寻找新的可能治疗靶点,为新药研发、疫苗研制提供科学基础。
同时,省科技厅依托西安交大一附院、陕西中医医院,建立陕西省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着力提高感染科领域临床医学应用水平及生物医药科研能力,加快医疗新技术的研究开发。
10条硬核措施助力中小微企
为助力疫情期间全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省科技厅制定了10条硬核举措,减免孵化载体在孵企业租金,对初认高企奖励给予补贴,为抗疫作出贡献的企业和机构申报的项目予以直接立项等。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优先股给予200万元-300万元免息,支持对抗疫有贡献的省内企业。
截止目前,共有36家孵化载体申领补贴,减免企业数1184家,减免金额2516万元。在计划项目经费下达方面,积极与省财政协调,较往年提前两月下达科技计划项目,并优先拨付小微企业项目经费。
在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方面,在线征集1824家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申请,目前奖励补贴9120万元已全部到位,4月底前完成拨付。
在创新券后补助方面,53家孵化载体、177家科技企业获得科技创新券奖励补贴,合计207万元。为97家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给予后补助1800万元。
推出20亿元科技抗疫专项贷款
为加大金融对科技的支持力度,省科技厅及时征集疫情防治重点科技企业信贷需求,调查重点企业13家,向科技部推荐了9家重点科技企业信贷需求单位,总计信贷需求规模5.78亿元。联合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推出20亿元科技抗疫专项贷款,向中行推荐180余家科技企业信贷需求,涉及总信贷需求近27亿元。
全面实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业务全流程网上办理、在线辅导,实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无纸化,大力推行“不见面、事照办”服务,利用服务管理系统、微信公众号、服务团QQ群、微信群等平台,开展线上培训指导服务,采取视频直播、在线答疑、远程诊断等方式,把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和农业生产实用技术送到基层一线。
据了解,省科技厅强化科技支撑,下一步将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广泛征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完善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与创新大赛结合解决中小企业技术需求的线上模式。利用PDS管服平台数据、“1155”创新工程,构建服务科技型企业的研发支撑平台,努力实现技术需求与研发供给高效无缝对接,促进产学研合作。开展企业技术难题与相关科技人才、创新团队专业方向的关联匹配,引导科技人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
(本报记者 周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