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功能到底新在哪里?

陕西科技报
    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经过67个小时的在轨飞行,在东风着陆场安全着陆,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新华社发

    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新华社发

  5月8日成功返回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是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研制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新一代载人飞船的功能到底新在哪里?未来将承担哪些新的航天任务呢?
  5月5日18时0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B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从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新一代载人飞船是面向我国载人月球探测、空间站运营等任务需求而论证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天地往返运输飞行器,具备高安全、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可提高我国载人飞船的乘员人数和货物运输能力。 
  功能更多 打造“太空巴士+货车”
  作为我国目前发射过的最大、最重的航天器,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相比于神舟系列飞船,内部空间更加充裕,不仅可以成为载人的“太空巴士”,也可以根据需要变身“太空货车”,给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或者把空间站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技术负责人杨雷接受央视记者采访说:“因为新飞船我们设计的返回舱比较大,那么在乘员比较少的时候,我就可以把座位腾出来,提供一些载货的空间和能力。”
  我国这次成功发射的试验船是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试验款”,主要对高速再入返回防热、控制和回收着陆等关键技术进行飞行验证。
  新飞船有着流畅的倒锥型钝头体气动外形和巨大体型,相比神舟飞船的钟型,倒锥型升阻比更大,能在以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返回时依靠空气阻力减速,更加平稳、精准地落地。
  新飞船个头很大,身高近9米,最胖的“腰围”约4.5米,体重超过20吨。由返回舱+服务舱两舱构成,返回舱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员生活居住的地方,服务舱提供动力和能源。
  除此外,新飞船还可以一船多用,既可以应用在近地轨道,支撑我国空间站建设,还能胜任载人登月等更遥远深空的探测重任,更具备着“运人+运货”的强大本领,等等。
  住得更好 为航天员带来全新体验
  既然叫“载人飞船”,让航天员乘坐舒适,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还是花了不少心思。从外形上看,锥形返回舱看上去就更具科技感。相对于神舟系列飞船,新一代载人飞船将三舱变成返回舱和服务舱两舱,整个飞行过程,航天员都是在返回舱内。不仅空间较之前大了一倍,舱内装饰、乘坐环境等方面也进行大量优化。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郭斌:我们可以给航天员配置大的娱乐大屏,这样的话可以使枯燥的太空生活中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给航天员配备了整体的缓冲框架,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火箭上升和再入返回时的颠簸状态。
  成本更低 未来让游太空像坐飞机一样
  成本高一直是制约人类航天发展的障碍。此次发射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设计师们想了不少“省钱”的妙招,例如给返回舱穿上“特殊的外衣”,避免在返回地面时被大气摩擦产生的巨大热量烧坏,这为将来飞船的可重复使用奠定了基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项目负责人张柏楠:载人航天要发展必须得降低成本,而降低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把一次性变成可重复使用,这条是路必须走的。这次是我们在这方面探索的第一步,这样咱们才可以用更少的钱干更多的事,未来也可能会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载人航天的飞行的过程。
  飞得更远 下一步目标是载人登月
  不仅拥有“载人+运货’的强大本领,新一代载人飞船多用途的能力还体现在既可以用于近地轨道运输,支撑我国空间站建设,还将肩负起载人登月等更遥远的深空探测重任。为此,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模拟从距离地球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返回时的场景,而此前的神舟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只有几百公里。虽然距离真正的载人登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此次试验的成功无疑为中国航天增添了信心。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返回与着陆,标志着我国已经正式拉开空间站在轨建造、嫦娥五号探月、火星探测器发射及载人登月等一系列航天大项目、大任务的序幕。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