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跑”出一条致富路
——武功县残疾贫困户郑焕成脱贫记
  郑焕成,武功县武功镇联合村人,今年36岁,幼时患有小儿麻痹行动不便,全靠父母和兄弟照顾生活。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残疾和贫困,他默默在心里给自己鼓劲,“我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得自强自立,做个有尊严、有价值的人。”
  在镇村干部的鼓励下,他先后参加了各类培训,并且掌握了开三轮摩托这一技能。每到“三夏”“三秋”大忙,郑焕成就用三轮摩托帮助村民运送玉米和小麦。由于他勤快,热情,村民地里有活都会优先联系他,也曾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2015年,郑焕成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把村里废弃的老学校收拾出来,购买了15只羊羔发展产业。眼看郑焕成的辛勤付出就要开花结果,不料羊市疲软,最终亏损了不少钱。
  “那段日子,我绝望到了极点,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郑焕成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多亏了家人的鼓励和镇村干部的多番开导,才让我再一次站了起来。”郑焕成坦然接受了这次失败,他选择重新出发。
  “考虑到他先前有驾驶农用三轮车这一技能,而且作为残疾人可以考取C5驾照,所以我们建议他做一名滴滴司机”。村支部书记王选国说到。
  “镇村干部给我指明了方向,咱就得踏踏实实把证考到手。”2017年初,郑焕成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残疾人驾照,获得了早日脱贫的“金钥匙”。镇村干部再次向他伸出援手,为其贷款4万元,添置了一部小轿车。从此,郑焕成成为了一名滴滴司机,专门跑武功、杨凌这段路程,每年收入有2万余元。2019年10月,郑焕成脱贫了。
  现如今,在武功镇提起郑焕成,人们都竖起大拇指。他虽然有过艰难的过去,但仍有面对困难时积极改变命运的勇气,立志要将“穷帽子”甩得远远的。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勤劳,肯吃苦,日子就像小轿车一样,一路奔向快车道”。

(本报记者 刘建华)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