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三秦科技群英传·致敬科技工作者
张斌:不断改进种植技术 做药农的贴心人
  平整土地、拉行、播种……“五一”刚过,汉中市留坝县武关驿镇铁佛殿村的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目前,正是种植中药材天麻、猪苓的好时节,也到了县科技局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农艺师张斌每年最忙碌的时候,穿梭在各个中药材种植户的基地中,向他们传授中药材种植技术,指导种植户规范化操作。
  “播种用的枝条,砍下后,需要阴干3至7天。切忌暴晒,或者堆放时间过长,避免紫外线晒伤树皮与木质部,造成水分流失,影响蜜环菌接菌,降低天麻产量。”张斌一边指导天麻种植户赵明如何选取播种枝条,一边对赵明讲述种植天麻的技术关键点。
  赵明是刚刚开始学习种植天麻的“新手”,得知他缺乏种植技术后,张斌就开始为他提供技术指导,“买什么种子、何时播种、如何加温,张技术员都事无巨细耐心讲解。疫情期间,遇到难题我就发微信给他,他也很快的回复我,给天麻花授粉的时候,他还专门过来手把手教我。有了张技术员的指导,我心里更有底气了!”
  今年是张斌从事中药材发展工作的第36个年头了,大学学习中医专业的他,深知中药材的质量与中药的药效密切相关。毕业后他来到县科技局中药材发展办公室工作,从此便与中药材种植结下了不解之缘,不断学习摸索种植技巧,找到适宜留坝本地种植的品种,再将这些技术整理成册推广给中药材种植户们。
  张斌告诉记者,当时只知道留坝这里适合种植猪苓,但是怎样把野生猪苓种子驯化还是一个技术难题。2000年初他开始研究野生猪苓种子驯化,从高海拔的林地一点点试着种植,种子埋深一点、浅一点,都会影响最终的产量。到后来,发现普通陆地也可以种植,产量也不错,他就开始在全县推广,可是在沙地栽培的猪苓所产的商品苓表面存在过多沙粒,极难清洗,影响销量和价格。张斌便开始改进技术,指导种植户用黄泥地来栽培猪苓,以减少沙粒接触,提高商品苓质量,同时他和同事们还发现林下具有大量腐殖质,荫庇性较好,为猪苓提供优良的生长条件,于是便将这个“仿生态”栽培技术在种植户中推广。
  如今留坝县的猪苓年产1000吨,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留坝猪苓”也用过硬的质量顺利通过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审核,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集体商标”。
  在不断改进猪苓种植技术的同时,在推广白及种植的品种上张斌也有他自己的追求。“2013年的时候,我发现我们这边种植的大多都是杂花白及,可在《中国药典》上有记载的是紫花白及。”张斌说道,尽管杂花白及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是在推广种植的时候还是应该严格按照药典的记载种植紫花白及。
  2015年,张斌从湖北购买了200斤纯种紫花白及的种子进行大面积试种。没有详细的种植资料,他就跟有经验的种植户一起摸索有效的种植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积累他终于得到了一套科学系统的种植技术,成功种植出了紫花白及。
  2018年开始,中药材产业被留坝县确定为“四养一药”脱贫产业中的重点产业。2019年张斌和同事们开展中药材产业技术服务共计60余次,服务农民群众达2000人次。举办留坝县二十七届“科技之春”集中服务活动、西洋参春季栽培管理现场会、猪苓和天麻中药材培训会等8场次,同时在该县猪苓、天麻、重楼、黄精、白及等中药种植和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间节点,进行现场技术指导50余次。通过“留坝中药材产业发展研讨群”“留坝菌药林群”等微信平台,广泛吸纳中药材种植农户、收购销售商、技术人员等430余人入群,组织科技工作者在群里及时发布种养殖技术、病虫害防治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今年,该县计划新发展中药材6000亩,其中带动全县贫困户种植中药材360亩以上。加强对企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和带动农户以各种方式参与基地建设,促进农户产业增收,推动中药材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何淼 黄靖紫 本报记者 彭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