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19年,山阳县普通高考一本上线877人、较上年增长270人,二本上线2482人、较上年增长1054人,绝对人数全市第一!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是山阳县县委、县政府重视教育的结果,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教育扶贫治本之策。
近年来,山阳县科教系统以“义务教育有保障”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关于教育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夯实行政和教育双线职责,组建县、镇、村三级控辍保学工作专班,实施“五项清零措施”,高质量完成了15567名建档立卡户学生义务教育有保障达标认定工作,确保适龄学生应学尽学、不少一人。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手牵手,心连心,让稚嫩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结对帮扶体现出感情温度。山阳县按照“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工作思路,从局长、班子成员、干部到一线教师,每人至少结对帮扶一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全面落实“每天关注一次、每周辅导一次、每月谈心一次、每季度沟通一次、每学期家访一次、年终送温暖一次”的“六个一”关爱举措。
“疑似辍学学生都是家庭有特殊原因的,只要我们用心用爱帮扶,就不会有辍学学生。”杨地镇建档立卡九年级学生王强(化名),父亲病世,母亲身患癌症,他一边打工一边争取为亲人治病,家庭的不幸使王强产生厌学念头。去年秋季开学后,山阳县科教体局局长徐鹏知情后去西安接回王强,并把他带到自己家中,做可口的饭菜,带他洗澡理发,买换季衣服和生活用品,消除了王强的自卑心理,唤起了他强烈的读书欲望。
城关街道伍竹小学教师李丽帮扶对象中,这家有三个孩子,最小的才两岁,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精力有限,家中乱糟糟的,三个孩子也都是鼻涕满面。李老师毫不犹豫的帮姐弟俩洗脸、洗手,帮孩子母亲把凌乱的家整理好。在学校里,李老师每天给姐姐梳头,给弟弟洗脸。天冷了,李老师就给孩子买来手套和护手霜。
城区二中教师胡小莉把学生的困难一一记录在随访笔记里,长期跟踪关注,给他们讲做人的道理,为他们买学习用品、棉鞋衣服,还替学生交代办费、联系减免餐费……学生张诗涛在日记里写到:“小莉老师,像妈妈一样爱着我们!”目前,全县4000多名教师结对帮扶2.2万名贫困学生,开展课外辅导6万次、家访4万次、为学生送温暖3万人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深度贫困县实施教育扶贫,精准资助显得尤为重要。山阳县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积极开展户籍、学籍、国办、资助四系统数据信息核查比对,全面精准识别资助对象,并逐一录入省学生精准资助系统。同时,在全面落实国家普惠政策的基础上,依据标准、严格程序及时兑付贫困学生资助资金4394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3.41万人次;兑现营养膳食补助资金4303万元,惠及学生4.74万人次,全县建档立卡户学生无因贫辍学、因学返贫现象发生。
针对特殊情况的学生,山阳县采取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形式保障残疾学生接受教育。数据统计,目前全县6-15周岁适龄残疾少年儿童323名(建档立卡199人),其中随班就读155人(建档立卡91人)、省市县特教学校就读62人(建档立卡31人)、送教上门106人(建档立卡75人,延缓入学2人)。据介绍,去年暑期,组织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对送教上门的106人进行鉴定,对不具备学习条件的69名(建档立卡52人)重度多重残疾儿童,实施以送营养餐、送康复、送护理、送温暖为主的“四送”关爱服务。
贫困的根源在于愚,治贫先治愚。山阳县职教中心校长贺发才告诉记者,学校围绕绿色农产品种植加工、农村电商、乡村旅游服务、家政服务等产业,开展定向、定岗、订单式转移就业免费培训。五年来,累计完成培训679期5.54万人次,其中贫困户3.04万人次。通过技能实现订单就业,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脱贫能力。
“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措施、夯实责任,全力以赴、持续用力,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上好学,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贡献教育力量。”徐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