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山阳县十里街道办事处刘家村三组汪天春专程从河南赶回来,一次性买了500元自来水,当日又乘车去河南务工。
汪天春为什么这样急切地回来,又匆匆离去呢?村支部书记刘孝俊道出实情:村上实施智能化水表安装,设置专人管理,今后凭刷卡取水。
原来,汪天春和大多数村民一样,在经历了十多年“时有时无”的吃水艰难后,在自家院子打了一口井,今年遇到天旱,井里的水全部渗干了。他一直担心新拉的自来水不正常,持观望态度拖着不接水。最近,听邻里都说水量充足,水质纯净,他才下决心回家买水。
像刘家村饮水一样,全县其他镇村饮水设施虽齐备,群众却吃水不稳定的情况,在今年以前普遍存在。
“除了天气影响外,责任不明、管理失范是根本症结。”在山阳县水利局局长崔孝岗看来,政府投入公共基础设施,为群众把输水管道送到家门口,在实际运行中,受益者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明确的维护责任,从而导致了水到门口没水吃。
为了让群众吃上放心水、安全水,山阳县成立由县级领导任组长的饮水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抽调3名科级干部、24名技术干部组成饮水安全工作专班,下沉一线,分片包抓,查漏补缺,倒排工期,全面加快饮水项目建设。
小河镇瓦沟口村三组石怀斌告诉记者:“县上对群众饮水安全很重视,经常派人下来排查,只要不遇大旱,自来水好得很!”
针对季节性缺水问题,山阳县水利局采取另找水源,增加打井等方式补充水源。对水量不足的供水工程,采取开源节流,强化用水管理,分时段供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对零星分散的农户饮水或管道老化等其他原因造成管道损坏的,采取补助供水管材的方法,确保群众供水正常。
“过去低一脚高一脚去河沟取水,挑一担子水回家只剩两半桶。现在水龙头一拧,一股子清泉喷涌出来,方便的很呐。”山阳县银花镇银花社区贫困户杨记学说。
在管理机制上,山阳县水利局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经营权和管护权。全面施行村镇供水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模式,从根子上解决农村供水不稳定问题,真正让贫困群众从“有水吃”向“吃好水”转变。
历经饮水一波三折的刘忠瑞说,十几年前,刘家村村民在苗圃地里打井,后来土地被征,群众厕所的粪便排渗地下,吃的水一点都不卫生。村上在山坡建了一个小蓄水池,可自来水拉了不到一个月,安水表的节约用,不安水表的龙头常开,加之管道经常遭破坏无人维修,很快好事就砸锅了。刘忠瑞说:“吃井水时,十天半月壶里水锈厚厚一层,需要用醋清洗,现在自来水烧一个月,壶里都是干净的。”
据了解,针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山阳县水利局严把工程质量关,严格按照全县脱贫攻坚“十条铁律”,严格规范程序,严格资金使用,严格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积极实施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五年来,全县新建蓄水池619座,新打水井67眼,建截渗坝485座,埋设输配水管道2309.7千米,建管理厂房75间4500平方米,安装消毒设备350台(套),落实村级管水员239名。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04处,累计完成项目投资18114.48万元,解决、改善和提高10.6万户37.0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贫困户3.07万户10.69万人,非贫困户7.53万户26.36万人。
与此同时,山阳县水利局依托猛柱山小水电扶贫开发项目,加大产业帮扶力度,持续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目前,该项目惠及16个村1730户贫困户受益。
“全县成立镇村供水公司16个,在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探索深度贫困地区供水新经验,建立科学的饮水安全管理制度,用心做好‘放心水’这篇大文章,决不让群众因水在脱贫路上掉队。”崔孝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