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大地穿上“绿衣裳”群众赚取“红票子”
  
  初夏的山阳,苍翠欲滴,绿波无尽。
  站在漫川关镇与南宽坪镇交界的黄花岭,微风吹来,茶香醉人。南宽坪镇镇长邓秀峰说,这里是板栗茶叶立体套种示范基地。
  “几十年前,这座山没有树,草被牛羊啃得还不过茬,遇到暴雨就发生泥石流。”南宽坪镇甘沟村支部书记李业宏至今难忘。
  改革开放以来,这里的群众为了改变贫穷面貌,在山上开荒种过龙须草,栽过油桐,还种过黄姜,但效益一直不佳。李业宏告诉记者:“这几年,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狠抓绿色特色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现在,山上山下的土地穿上了‘绿衣裳’,群众的兜兜里装满了‘红票子’,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阳县在产业脱贫中,因地制宜地壮大林果业和中药材,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核桃、板栗的产量、质量、品牌在全市有位次,中药材连续四年全市第一,林产业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山阳县林业局局长陈立林说。
  脱贫攻坚以来,山阳县林业局围绕“强药、扩菌、稳果、优畜”四大工程,推动林业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市场化、品牌化、项目化、机械化和信息化。五年来,全县累计新建核桃良种示范园5.76万亩;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65.3万亩,核桃标准化管理示范11.5万亩;立体生态示范园10万亩;发展核桃初加工场(点)15个、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53家。核桃年产量2.6万吨,实现产值3.9亿元,农民户均核桃收入3500元左右,带动全县239个村(社)2.1万户贫困户。全县累计新发展中药材基地35.74万亩,带动贫困户1.86万户,户均年增收近3000元。其中连翘、黄芩、苍术、天麻、林麝为中药材道地特色品牌。累计带动贫困户4600户完成林下种植1.6万亩,林下种、养业产值达1.8亿元。
  毋庸置疑,山阳县林果业和中药材,在产业增收中占据半壁江山。据介绍,四年来生态脱贫四批次解决护林员公益岗位1714人,并建立每户发展一项新产业,掌握一门新技术,户均增收一万元“三个一”长效脱贫机制。积极实施核桃板栗科管,持续扩大五大类中药材规模,全面落实林果业奖补政策,力促山阳林产品走特色化、品牌化道路。
  甘沟村庙沟组冯永胜是“靠山吃山”受益者之一。他在荒山上栽植板栗15亩,又在板栗树中间套种茶叶,去年,冯永胜不但光荣地脱了贫,还用山上茶果出产攒下的钱,盖起了四间二层楼房。“我一年板栗收入2万余元,年产商品茶200余斤,每斤300元以上,两项收入超过8万元。”冯永胜开心的笑容始终挂在脸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我们村,有6户板栗年收入超过1万元。”李业宏说,全村285户1013人,总共有林地面积12048亩,其中板栗4000亩,茶叶8000余亩。“全村年产板栗30万斤,群众增收120万元以上。”
  无独有偶,在一山之隔的法官镇两岔口村,陕西智源食品有限公司发展的立体林业经济同样风生水起。公司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建成两岔村核桃示范基地4130亩,其中流转土地2800亩,与农户联营1330亩。公司实行立体林业发展模式,在核桃园下套种油(药)用牡丹2000亩,地膜洋芋500亩,黄姜等中药材1000亩。
  法官镇镇长雷丹萌告诉记者,该基地建成后,受益农户362户,流转土地租金117.6万元,实现务工收入220余万元,带动62户贫困户200多人稳定脱贫,300户1278人稳定增收,全镇5218户农户稳步增收。
  数据显示,五年来全县享受生态护林员脱贫政策家庭共2188个,涉及贫困人口9235人,累计发放工资1836.3万元;兑现生态公益林994.4万亩1.12亿元,其中贫困户户均增收2250元;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9万亩,兑现退耕还林资金1.28亿元,其中兑现贫困户资金3039.8万元。
  大地添绿,农民增收,林业对精准脱贫的贡献显而易见。陈立林表示,将继续提升现有中药材和林果业的产量和质量,唱响打亮山阳林产品品牌,积极申报地理标志品牌和名优产品品牌,加大企业深加工扶持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不断拓宽市场销售领域,让更多的群众多挣钱,多收入,达到长期稳定脱贫。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