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
农业新闻
  
  新型灌溉节水系统可预测农作物七天需水量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发布公报说,该机构与一家农业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出可智能预测农作物未来7天需水量的灌溉节水系统。
  公报说,这种名为“水智”的系统可衡量植物缺水状况,实时预测未来需水量。该系统通过在田地里的传感器,每15分钟测量一次农作物冠层温度,结合收集到的数据与天气预报等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7天农作物的需水量,从而帮助种植者提高用水效率。
  研发该系统的团队负责人罗斯·布罗德里克说,正常情况下预测一种植物何时需水比较容易,但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出现异常高温或寒冷天气时,农民需要决策辅助。过去通常的做法是“如果不确定,那就加水”,现在这套系统可帮助农民精准灌溉和节水,因为每一滴水都很重要。
  据介绍,研究人员正在继续改进“水智”系统,计划在传感器基础上加入无人机和卫星技术,并期待该系统能尽快走向市场。

(据新华社)


  蚕豆联合收割机研发成功
  制约我国食用豆产业发展的机械化收获环节取得突破。近日,南京农机化研究所食用豆收获机械化团队研发的全喂入式蚕豆联合收割机在江苏南通成功进行了机械化作业试验示范,作业效果良好,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蚕豆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食用豆品种。蚕豆由于籽粒较大且不圆整、成熟期不一致且秸秆比重大,在机械化收获时极易产生籽粒破碎和含杂率高等问题,采用适度改进的稻麦收割机作业时破碎严重、损失率高,收获是当前蚕豆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卡脖子”环节。
  南京农机化研究所食用豆收获机械化团队经近两年的科研攻关,解决了大籽粒蚕豆机械化联合收割专用割台、高效低损脱粒和无损物料输送等关键技术,历经数轮试验改进,确定出适用于大籽粒蚕豆联合收割作业的最佳机构设计及参数组合,试验表明在用于大籽粒蚕豆(通蚕鲜6号,粒均长2.5厘米,粒均宽1.8厘米,干籽百粒均重195克,目前大籽粒蚕豆的典型品种)收获作业时综合损失率和破碎率低于5%,含杂率低于3%。通过与常规稻麦收割机作业对比,优化效果异常显著。经测算,采用蚕豆专用联合收割机综合作业效率是当前人工收获的20倍以上,每亩纯收益可提高30%。

(孟星晨)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