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

陕西科技报
  
  瓜,不光是用来吃的,还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切瓜、吃瓜有着森严的等级制,所谓“切瓜之仪”。《礼记·曲礼》载:“为天子削瓜,先剖成四瓣,再横切为八,用细葛布覆盖;为士人切瓜横断为两半,去掉瓜蒂;庶人食瓜,只去掉瓜蒂,啃着吃。”可见,这瓜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动刀切的!
  古人常用“破瓜”喻年龄。所谓“破瓜”,一是指女子十六岁,瓜字分开为“八八”两字,谓十六岁;也指人六十四岁。《通俗编》:“若吕岩赠张洎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
  “打瓜嗑子”。西瓜有鲜食西瓜和籽用西瓜。其中,籽用西瓜也俗称“打瓜”,用来“嗑”子的,即“嗑瓜子”。西瓜子中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本草纲目》曰:“其瓜子曝裂取仁,生食、炒熟俱佳。”
  “啃瓜”习俗。民间有立秋之日啃西瓜的习俗,意用西瓜“啃”去余夏暑气,“啃”下“秋老虎”,迎接凉爽的秋季。
  “吃瓜群众”。近年来有形容围观某事物的人们,等同于“群众”一词了,可以用任意形容词来修饰。
  古往今来,这“瓜文化”,可谓源远流长,颇富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还有与时俱进的势头。
  夏日炎炎,“吃瓜”之余,不可小觑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