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文明新风扑面来
——洛南县委宣传部帮扶马河村脱贫侧记
  顺着谢湾水库湖岸,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行进20分钟,马河村就到了。
  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村庄,也是洛南县四皓街办与商州区的毗邻村。比原本想象的要乐观,村庄道路宽敞平整,一河两岸果压枝头,田间药材比比皆是,碧水倒映青山白云。文化广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励志漫画、脱贫标语、路灯、分类垃圾箱等,把村两委会装点得格外显眼。
  “县委宣传部帮扶我们村以来,变化太大了!”记者刚踏进村委会,副支书程录顺就打开话匣子,“王沛部长很重视扶贫工作,干部帮扶非常扎实,现在路通了,水拉到门口,还因地制宜培育起增收产业,群众生产生活得到改善,增强了脱贫致富的精气神。”
  据了解,马河村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的77户231人,下降到目前的2户4人。村集体经济得到长足发展。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473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
  筑牢发展硬基础
  马河村由三个村合并而成,村子山大沟深,立地条件差,群众住居分散,全村有16个小组,392户1392人。
  “回想宣传部扶贫前,村里困难的情况一言难尽。”程录顺说,“几年前,马河村还很落后,住在高山上的群众吃水靠挑,走路凭腿,生产资料拉不上去,农副产品运不下来。”
  据当地村民介绍,芋子槽组距村委会20里地,一尺宽的茅草路崎岖蜿蜒,越塄过坎,险象环生。村民辛苦一年养头猪,还需要五六个人用杠子抬着,因为坡陡路峭,有几户村民运输过程中,活活把猪给摔死了。
  “为了一条脱贫路,群众盼了多少年,没有想到现在通上了水泥路。村民的农副产品不愁卖,商贩经常开车上门收购。”程录顺感慨万千。
  变化就是成绩。洛南县委宣传部帮扶马河村以来,新修道路49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盏;新建人畜安全饮水213户,铺设管网9000米;实施改水、改厕、改圈200户。易地搬迁集中安置23户;实施危房改造10户600平方米;新修河堤1000延米。购置垃圾箱30个。新建4G基站4个、广播电视户户通100户。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100平方米,并配备了基本设施。
  作为副支书,程录顺对村上的变化了如指掌:“村委会门口原来是一片核桃林,通往大门只有一条小路。宣传部投入资金,扩大了村文化广场,现在群众农闲时,都聚集到这里唱歌跳舞。”
  驻村第一书记赵琛告诉记者,近年来,洛南县委宣传部投资5万元建兔养殖场;投资21万元修建文化广场,硬化广场16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修建村标准化卫生室,达到四室分离;投资3000余元,为飞鼠养殖户购买侧柏树苗33000株,并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他表示,今年计划再投资15万元,修建村便民服务大厅。
  记者注意到,从高处俯视,除了白墙民居、文化广场和水泥路,整个村庄淹没在如海翠绿中。
  绿水青山出效益
  马河村地处谢湾水库上游,精准脱贫既要发展产业,又要保护绿水青山,这是绕不开的生态文明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在帮扶之初,洛南县委宣传部始终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养则养的发展思路,精心谋划绿色富民产业。
  经过几年帮扶,马河村传统耕种日渐减少,“粮退药进”成为增收新理念,放牧毁林演变为饲草圈养……
  数据显示,目前马河村发展油葵150亩,辣椒78亩,西蓝花120亩;种植连翘198亩;发展大棚蘑菇6000袋;发展飞鼠养殖户17户4700多只;依托养兔场、光伏发电产业园等项目,户均增收360元。
  “村民过去以种庄稼为生,看老天爷脸色吃饭,风调雨顺了还行,遇到天旱雨涝,收成不足一半。”程录顺说,“对于祖祖辈辈务农的村民来说,脱贫攻坚点燃了马河村的致富希望,群众再也不用为解决温饱发愁了,宣传部规划的核桃、中药材、养殖等产业,既符合山区实际,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脱贫攻坚成效不断,绿色产业风生水起。马河村46岁的村民黄小虎和妻子孙晓燕养殖飞鼠已有近十年历史,早年他们夫妻在西安打工谋生,收入不稳定,家里老人孩子也顾不上,后来无意间听亲戚说养飞鼠前景不错,于是就回老家开始尝试着养飞鼠。他们一边四处寻访有经验的养殖户虚心学习请教,一边摸索着精心饲养了五十来只飞鼠,后来慢慢积累了经验,再加上飞鼠市场效益越来越好,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他们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只。
  “飞鼠繁殖能力较强,每胎平均可生育三至四只幼崽,每只幼崽可卖到三百多元。”孙晓燕一边饲喂柏枝,一边指着飞鼠乐呵呵地说,“我们正是靠这200多只可爱的小精灵,才敲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每年都有10余万元的稳定收入。”
  物质精神双脱贫
  贫困群众要摆脱贫困,踏上小康之路,除了物质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外,精神文化脱贫显得尤为重要。
  驻村工作队按照“四扶五风六化”要求,坚持常态化精神文化扶贫活动,在该村开展惠民演出宣传,评选好媳妇、好公婆、致富带头人、马河好人等评选,组织电影晚会、群众文艺自乐班演出,表彰红星党员,开展技能培训,推行爱心积分兑现等扶志扶智扶技扶德活动,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马河村五组贫困户冀彦灵,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可是,命运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19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后又因突发脑梗致半身不遂!
  大学毕业后,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冀彦灵看到家里的现状,意志消沉,感觉脱贫无望。在县上开展的“两讲两评三提升”活动中,工作队及时在他家召开座谈会。同时,将他家的五间土坯房进行了危房改造,对他家的入户路和院落进行了硬化,还为他争取到了保洁员的公益岗位。
  “脱贫没问题,收入有保障。我家里还种了2亩油葵、1亩辣椒,入股合作社参与分红,目前正在牵头发展电商,着力解决全村核桃、中药材、蜂蜜、大豆等农产品销售难问题。”冀彦灵心怀感激,“我能从困境中走出来,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帮扶干部,他们帮助我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在长期走访中与我谈心,帮助我树立人生信心,战胜困难,自力更生。”
  由被动的“要我脱贫”,到主动的“我要脱贫”,马河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得益于洛南县委宣传部扶贫先扶志的方略。冀彦灵表示,村上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增收产业遍布全村,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2020年全面够格步入小康社会,我相信几千年的夙愿,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一定能够实现!”冀彦灵说。

(邱宏波 谷 娜 本报记者 张 宏)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