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循环杂志发表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中显示(2019年报告未发表),我国心血管病(CVD)患病率及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推算CVD现患人数2.9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00万,肺原性心脏病500万,心力衰竭450万,风湿性心脏病250万,先天性心脏病200万,高血压2.45亿。CVD死亡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40%以上,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近几年来农村CVD死亡率持续高于城市水平。2004年至今,心脑血管病住院费用年均增速远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中国CVD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为生活方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效果大于治疗效果。2015年,顶级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发表了一篇文章,对于冠心病的其中一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和冠脉支架手术。随访12年后,这两类病人的死亡率完全一致。这说明,手术治疗没有让患者在生死上获益。主要原因是这种治疗方案的本质是解决狭窄本身,而不是解决为什么狭窄。因此,从根源上打断事件链条的循环节点,是解决问题的深层方法。从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入手,积极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让大众了解深奥的医学道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病理成因形成全面系统的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触发大众的认知兴趣,形成对疾病的深入了解是本项目解决的主要问题。利用可视化信息降低认知难度,利用图形、图像作用于情感脑,图表、数据作用于理性脑,形成感性认知带动理性认知的深层认知,破解心脑血管疾病宣传中的认知障碍。
《信息可视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宣传中的应用研究》旨在用图形架起心脑血管疾病医生与大众沟通之间的桥梁。通过图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理、形成机制、治疗途径、治疗结果等方面问题,形成对医生想让患者知道的医疗信息的图形化表现,降低与大众的沟通门槛。通过对医学知识进行梳理、拆分、总结与视觉化呈现,实现普通大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系统认识,达成医生与普通大众之间交流的可能,降低患者对医疗专业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患者对医生处方和建议的认可度,加强医患之间的融洽度。
作为生活方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干预效果大于治疗效果。从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形成过程入手,积极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普通大众了解深奥的医学道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危害以及病理成因形成全面系统的了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触发大众的认知兴趣,形成对疾病的深入了解。利用可视化信息降低认知难度,利用图形、图像作用于情感脑,图表、数据作用于理性脑,形成感性认知带动理性认知的深层认知,破解心脑血管疾病宣传中的认知障碍。将心脑血管疾病分为三个环节来认识,分别是认知心脏、医学干预、健康管理。在每个环节中提取关键点进行图解,将医生关心、患者不明的信息视觉化直观的表达出来,形成大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深刻认识,克服大众对疾病的恐惧心理,以及不了解的无助状态。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多是以具体器官的损害为症状的。主要指发病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这里的血管系统指每一层动脉和庞大的毛细血管网络,以及每一层静脉组成的循环结构。任何靶器官的治愈都是容易的,尤其是人工心脏瓣膜以及整体人工心脏和各种支架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但是,解决了紧急症状并不能提升生活品质,在心脑血管手术后生命延长度上,并不占优势,也就是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何为标、何为本呢?发病的症状是标,生活方式的不健康是本。不改变本的问题,治标只是阶段性的,就是常说的复方。各种形式的血管狭窄,在超过危险值以后就会放入球囊或者支架强制扩张血管,但是生活方式不改变,血管的再次堵塞只是时间问题。所以说,不对生活方式进行管理,是没有办法和心脑血管疾病和平共处一生的。
心脑血管疾病是伴随病人一生的朋友,不断提醒作为生命体的人类有很多奇妙的变化。比如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管理血压、血糖,合理运动,血管自己会解决狭窄和阻塞的问题,狭窄度会降低,新的供血通道会自己长出了,也就是给生命创造适合自己状态的内部环境,它会解决机体遇到的问题,使生命进入另外一种平衡状态,为人的健康幸福生活提供保障。
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是漫长和困难的,但是通过提早预防却能大大延迟发病。在六十岁发病的心脑血管,可能在二十多岁就长了第一个斑块,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生活方式的累积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减少危险因素的涉及,是延缓心血管发病的有效方式。这里的生活方式调整有吸烟、过渡饮酒、睡眠节律紊乱,高盐、高脂饮食,长期压力和焦虑情绪,运动缺乏等等。危险因素指心理储备的降低,常常是多种危险因素的叠加,导致人对心血管储备不足的无知觉。越是感知不到储备不足,就越危险,忽略身体的微小变化和感受,最终导致严重后果。提早预防,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提高心血管储备,是付出最少、成本最小、最有成效的心血管健康之路。
《信息可视化在心脑血管疾病宣传中的应用研究》是医疗知识的普及项目,旨在破解大众对心血管疾病认知的空白和误区,扩展大众对健康品质生活的理解,提升大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认知。心脑血管疾病作为生活方式疾病,在现代社会发病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不断降低。医院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只能做到靶向器官的治疗,是解决急症的方法,而不是阻断疾病的方式。对于阻断疾病的发病过程,必须要靠生活方式管理和术后康复来获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和平共处。改变大众对通过医院彻底治愈心脑血管疾病的不当预期,是心血管疾病康复和生活品质提升的重要智力环节,也是弥补普通人认知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在信息超载的背景下,让大众关注这个令人不快却非常重要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儿八经的讲道理大众是没有兴趣的,选取大众容易接受的观看方式是我们考虑表现中的一个难点。解决此问题的方法是加入幽默感的画面,有时候甚至是漫画式的表达,还有夸张的局部,以及根据节奏出现的笑点,都是吸引大众轻松关注这种沉重话题的方法。在画面表现方法的探索中,我们还采取了拆解、形象化表达、嫁接进幽默元素、比拟化种类的方法提升画面的可读性和幽默性,都是契合时代特征的表现方式。
最后,在养生信息和各种偏方大肆流行的民间,很多信息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是不当的。找到可靠的信息源是关键点。
宝鸡文理学院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