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榆阳区科协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科普工作,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格局,探索青少年工作新领域。
阵地建设,首当其先。建立全市首家青少年农业科普实践基地,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科普理念,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搞科普实践活动。基地占地20亩,按照季节,组织学生开展“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实践活动,每周双休日由家长带领学生进行锄草、拔苗、浇水,培养苦中作乐的豁达,自得其乐的心态。近年来,累计接待学生6万多人次,被陕西省科协命名为“陕西省科普教育基地”,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中心评为“陕西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创新活动,异彩纷呈。“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通过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学科技运动会、“塞上森林城”创客大赛等活动把创新创造理念融入青少年学习生活当中。着力在提高丰富想象力、敏锐观察力、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投身到创新实践中去。培养青少年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锐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意志,探索真知、求真务实的态度,让梦想成为远航的动力,创新成为搏击的能量。
整合资源,广泛辐射。全面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与榆林市12个县区“科普大篷车”互动,采取“联合协作、就近互换”的原则,调换“科普大篷车”展品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大篷车的展教作用,惠及师生10万多名。
志存高远,方能远行。特邀全国著名地震科学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徐德诗教授结合近年来出现的自然灾害案例,分别从“意识”“知道”“行动”三个方面全面详细讲述11种自然灾害特点与防灾手段。邀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委员,标准院技术委员会委员顾均,从人类建筑起源阐释了古今中外各种建筑发展历程,让青少年零距离感受科学家人格魅力和科学精神,让科学意识落地生根。
青少年是科学发展的助推之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惟用新理念、新知识、新本领去适应创造新生活,才能以少年之我,奋斗之我,储备力量,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使人类进步才能生生不息。
(榆阳区科协 谢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