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际知名智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新冠肺炎重塑未来》,全面分析了疫情对2050年前全球人口、资源、科技、经济、安全、治理等领域发展趋势的影响。报告特别认为,疫情将加速机器人、增材制造、物联网、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五大科技发展。
■机器人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将加速机器人取代人力的进程。
疫情期间,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送货服务、公共场所消毒和辅助卫生工作者。在医疗保健行业,疫情正加速机器人在医院日常运作中的应用,帮助医院更有效地诊断、筛查和护理病人。在食品杂货行业,机器人被迅速用于清洁地板、货架,以及提供“非接触”的送货服务。
目前,已有21个国家将地面和空中机器人用于疫情间的危机管理,如提供热成像识别受感染的公民、辅助实施隔离措施、广播公共服务信息等。
■增材制造
报告称,疫情将加速增材制造取代传统制造技术的步伐。增材制造(3D打印)展现出了在紧急生产医疗物资方面的价值。
实践证明,在全球供应链混乱的情况下,增材制造能够非常便捷地生产呼吸机、个人防护设备等物资的重要部件。
■物联网
报告介绍,疫情期间,物联网在医疗等领域的应用大幅增加。长期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加强人们对物联网的依赖。
受疫情影响,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办公中增强了互联网、物联网和数字设备的使用,即使疫情消退,这种高水平的数字化仍将保持。
疫情期间,远程互动医疗的使用率大增,部分服务商称其使用量增加了5到6倍,未来中高端消费者对远程医疗和虚拟咨询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对物联网的依赖。
此外,通过实时共享和分析医疗系统及可穿戴设备等监测工具的数据,追踪病毒传播情况并寻找密切接触者,物联网已被直接用于抗击疫情。
■人工智能
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人工智能技术的整体创新步伐,特别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比其他任何领域都要快。
目前,人工智能已经与机器人技术相结合,创造出能够与现实世界互动的自主系统,并用于预测病毒的传播、监测感染率、追踪接触者,以及告知重新开放的政策等;疫情还加速了聊天机器人等数字辅助手段的广泛使用,无论是在医疗保健还是银行业务中;研究人员还在利用机器学习识别病毒种类,以便及时发现疾病。
这将促使研究人员训练未来的人工智能,使其了解过去的危机事件,如大萧条和全球金融危机等,以便更好地预测未来人类行为。
■生物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人类进入生物技术世纪的进程。生物技术处于抗击疫情的前沿,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已经表明了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领导地位的利害关系及其对经济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影响。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融合技术正在进一步加速这一领域的发展。
未来,全球对生物技术领导权的争夺将持续加剧,各国在该领域的投资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
(胡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