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越来越热,腹泻成了常见症状,大家往往将其归结于食用过多冷饮、食物变质等原因。但其实能造成腹泻的原因有很多,若一概而论,反而会使有些疾病成为“漏网之鱼”。
病因:急性多是感染慢性病因复杂
正常人每24小时就有9-10升液体进入空肠。一般来说,饮食与消化液混合后会形成食糜,在外源性肾上腺素能神经、神经多肽激素等调节下,小肠可吸收80%-90%的液体,仅有1.5升左右排至结肠,经过结肠吸收,最终仅有100毫升水分随粪便排出。如果小肠或结肠的分泌增加或吸收减少,就会导致粪便稀薄或呈水样。
临床上,一般将每日排便3次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频率,排便量增加且伴有排便急迫、失禁感及腹部不适称为腹泻。根据病程长短,腹泻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前者病程一般不超过2周,往往起病急,粪便量多而稀薄,排便时常伴腹痛、腹鸣等表现,有自限性。后者多指病程超过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急性腹泻多由感染引起
夏季病菌增殖的活跃期,食物存储不当、处理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病从口入,沙门氏菌、嗜盐菌、肉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或其产生的毒素,均会诱发感染,导致腹泻。进食未煮熟的豆浆、未处理好的河豚、毒蘑菇等会导致食源性急性腹泻。此外,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多见于秋季)等也会导致急性腹泻的发生。
慢性腹泻往往与机体本身的原发病及其用药有关
(1)消化系统疾病
慢性胰腺炎、胰腺恶性肿瘤、胆囊切除术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导致消化酶相对、绝对不足;胃肠道肿瘤、胃肠道手术后、炎症性肠病等,由于肠道黏膜吸收面积减少;胃肠道动力紊乱所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阿米巴肠病、肠结核等肠道感染性疾病等。它们都会导致食物无法在肠道中得到充分消化,如果油脂吸收不良,粪便甚至会有“泛油花”的现象。
(2)全身性疾病
甲亢所导致的肠道蠕动过快,会引起消化不良。而糖尿病患者的腹泻,多与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综合征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慢性肾功能不全,也可伴有腹泻表现。
(3)药物
抗生素、化疗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使用都可能导致腹泻。尤其是应用广谱抗生素后,部分患者可继发艰难梭状芽胞杆菌感染,引起假膜性肠炎。
饮食禁忌
由于频繁如厕,不少腹泻患者什么都不想吃。
虽然临床对于一些急性水泻期的患者,可能会要求暂时禁食,使肠道得到充分休息,但在此期间往往会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保证患者水和电解质平衡。自行随意禁食反而会使血糖偏低、抵抗力下降,不利于康复。
在急性腹泻期间,患者饮食以清淡温软为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可给患者吃些米汤、稀粥、面条等食物。随着病情逐渐进入缓解期,可逐步开放饮食,由软食过渡到普食,但食物还是要以细、软、少渣、易消化为宜。忌牛奶、蔗糖等产气食物,以及脂肪高的油炸食品和肉类食品。富含纤维素的韭菜、芹菜、竹笋、菠菜等属于多渣食物,也不宜吃。
对于病程较长的慢性腹泻患者,饮食上需要注意低脂少渣,每日摄入脂肪热量不超过整体总热量摄入的15%,摄入过多不易消化并加重胃肠道负担;少食粗纤维食物;适当补充优质蛋白,以1.2-1.5克/公斤标准体重为宜,如瘦肉、蛋类等,保证机体营养摄入。
应急处理
由于急性腹泻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除了做一些饮食调整外,还要及时用药。
药物选择上,可应用蒙脱石散和益生菌缓解症状;洛哌丁胺对急性不伴高热脓血便的腹泻患者相对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明确病因之前,慎用阿片类止泻药,以防掩盖病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就医:每日便次超过6次、持续时间超过2天、血样便、腹部剧痛、发热(超过38℃)、老年患者或存在免疫抑制状态(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或本身有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
危害:整个机体更加脆弱
腹泻所带来的问题,并非只是多跑几次厕所那么简单,还会使整个机体更加脆弱。
水和电解质紊乱
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多,会有大量水分与电解质随着粪便排出。它们广泛分布在细胞内外,对体内许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谢活动起着重要作用。若水分丢失过多,则会导致脱水,严重者甚至发生休克。日常有很多患者认为喝水会使腹泻加重,实际上,腹泻量的减少反而说明机体缺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自我判断脱水的方法很简单:口渴,与平时相比尿量减少,坐起或站起时头晕,平卧则好转。电解质相当于体内的盐分,在调节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方面有重要作用。若机体缺钾时,可出现全身软弱无力、心律失常,甚至是呼吸麻痹等情况。
营养不良
消化道是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途径。无论是不是感染引起的腹泻,都会对胃肠功能造成影响,长期下去就会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能量供给不足。患者除了体型消瘦外,还会感到头晕眼花、精神乏力或不自主颤抖等。
维生素缺乏
胃肠道吸收不良可使患者伴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表现。如B族维生素缺乏,会导致舌炎、口角炎、多发性神经炎,以及感觉异常、共济失调;钙、镁、维生素D缺乏则会引起抽搐、骨质疏松、骨痛等。
贫血
腹泻会导致铁、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原料不足,继而引起贫血。患者会有口唇和指甲发白、皮肤干燥、头晕眼花等表现。长期贫血甚至导致心脑血管血液灌注不足,引起心脑血管疾病。贫血性心脏病患者易反复心悸、头晕、心绞痛。
易发感染
腹泻所导致的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问题,会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各种感染的能力,导致患者更容易继发感染,原有疾病恢复受阻。
(魏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