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

王国梁

陕西科技报
  朋友酷爱旅行和摄影,有时间就背起行囊走四方。他微信上晒出的照片,拍得都特别美。我问他:“走过这么多地方,你认为最美的风景是哪儿?”没想到,他说:“最美的风景,不在某一个地方,凡是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而抵达的地方,都是最美的。”
  见我疑惑,他解释说:“我的旅行,其实有时候也带目的性,有时为了拍出好的照片,有时为了寻找某个地方,或者为了看风景而看风景。带着目的出发,很多时候不能真正感受到风景之美。”
  朋友这样一说,我瞬间领会了。我也有这种感受,有时候出游,我的目的是去“找灵感”:约上三五文友,去美丽的地方采风。一路走来,我头脑中总想着是不是要构思一篇文章。结果走马观花看过的风景,根本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即使写出文章来,也显得不自然。唯有那次,我一个人走向郊外,完全放空自己,沉浸自然之中,感觉自己好像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朵花,自由而舒展。我坐在田埂上,与一棵庄稼交流关于风调雨顺的秘密,与一只飞鸟谈论蓝天的高度和宽度。万物有灵,我好像突然之间与它们心灵相通了。回到家,我有感而发,写下了从心中流淌出来的文字。那篇文章一气呵成,自然流畅,是我比较满意的一篇。
  我想起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的故事。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会。诗会上,大家把酒杯放到溪水上,酒杯顺流徐徐而下,在谁面前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所谓“曲水流觞”。最后,王羲之把大家所作诗歌汇编起来,挥毫作序,并乘兴而书,于是有了经典的《兰亭集序》。连王羲之自己都没想到,这幅完全是即兴而作的书帖竟然成了无法超越的经典。
  而旅行中感受到的最美风景,也是如此。不刻意,不强求,遇上是缘,不遇也不抱怨。不带目的性和功利性,完全享受风景,这是旅行的最高境界。而很多人越来越感受不到风景之美,就是因为目的性或功利性太强了:凡是有风景的地方,总会有一大批人在拍照、录视频。他们的注意力都在表情管理和滤镜美颜上面,怎会发现真正风景之美?而有的人看风景,纯粹就是为了在朋友圈彰显一下“诗和远方”,让大家对他们所谓的生活品位点赞。
  林语堂说:“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绝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想来这话是极有道理的,一个人真正忘我时,才能领略风景之美吧。五柳先生便是这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
  有句话大家都听过:人生是一趟旅行。这个比喻极为贴切。如果在人生的旅途中,把一些不必要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项目狠狠做一次“断舍离”,人生旅途也会充满许多妙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