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咸阳市旬邑县马栏山区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一位山村女教师的动人事迹被广为传颂。
她,就是丁海燕,旬邑县马栏齐心九年制寄宿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
丁海燕任教的小山村走出了40多名大学生,改写了该村没有出过大学生的历史,并成为全县走出大学生最多的村子。
1986年2月,19岁的丁海燕被推荐在家乡的金盆村小当了语文代课教师。初登讲台,丁海燕深知身教重于言传的道理,于是她给自己“约法三章”:学校交给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告诫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在学生眼中,丁海燕是老师,更像妈妈。马栏山区的冬天特别冷,下雪时常常会有年龄小的孩子怕冷逃学。
为了让学生按时上学,每天下午放学前,丁海燕都要问孩子:“今天很冷,你们怕不怕?”
“怕。”
“那怎么办?”
“我们跑步,我们挤暖暖。”
“对,这就叫想办法。不逃课才是小英雄!明天可能会更冷,你们该怎样做呢?”
“我来”“我也来”……
“说好了,老师明天会把火炉生得旺旺的等你们,要是谁鞋湿了,老师给你们烤干,穿上热乎乎的,可舒服了!要是谁手冻疼了,老师就给你们捂暖和……”
丁海燕还买来小零食、文具等作为奖励。就这样,年复一年,丁海燕“哄”来了一茬又一茬学生,又把他们一个个送进了更高学府。
丁海燕常说,学校和班级是一个集体,要让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进步、一起成长,不能落下任何一个。而在她的心里,还装着一个更大的集体。
学校所在的区域有多个民族,丁海燕经常利用工作和家访等机会,给大家讲民族团结、和谐稳定的重要性,默默做了许多增进民族感情、维护团结稳定的事情。“不管汉族还是回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只有紧紧团结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和谐稳定发展,才能让祖国更加富强文明和谐”。
近两年,因身体原因,丁海燕做了体育教师。开始不会教,她就对着教学视频一遍遍地学,趁着周末在操场一次次地练,等学会练熟了再教给孩子们。备一节体育课,她常常要花两三天时间。
校长张平说,丁海燕的体育课,比专业老师教得还好。
丁海燕从教34年,任代课教师就有22年。尽管工资不多,病痛缠身,但她从未产生过放弃的念头。她说:“为了让这些孩子不再像父辈那样在贫困中挣扎,我一定要做好深山里的红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