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表示,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对我省贫困地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攻城拔寨”陆续摘帽的同时,还要科学统筹、讲求长效。比如移民搬迁扶贫,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产业扶贫,要开拓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把握种养业发展规律,注重长期培育和产业效益;交通扶贫,既要打通农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要让农村公路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
移民搬迁扶贫:贫困群众走上富裕新路 在脱贫攻坚中,我省把易地扶贫搬迁户作为社区工厂吸纳、带动就业的重点对象,鼓励各类企业和创业人员创办社区工厂,目前全省社区工厂总数达到779家,仅安康市就发展新社区工厂340家。“十三五”期间,我省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7.3万户、92.42万人,目前,安置房已基本竣工,实际入住率91.91%。
建档立卡贫困户强志华原先住在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汉阴县汉阳镇健康村,2019年夏季,她家与900多户乡亲们一起,搬到了离县城不远的紫云南郡搬迁安置小区。在全家四口人享受到搬迁补贴后,她家自付了1万元,就住进了79平方米的两居室。
强志华说,原先住在山区的封闭环境里,不仅居住条件差,出行也不方便,全家的生计就靠几亩薄田,日子过得很是恓惶。“如今,和乡亲们一起,搬进了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备的移民社区,不仅生活条件大大改善,我们也收获了更多就业增收机会。社区建有日间照料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老人、孩子都有专人照料,我们可以安心去务工挣钱了。社区周边还建成了农业园区和社区工厂,让我们足不出户,每月就能拿到两三千元的稳定收入。”她说。
我省地跨六盘山、秦巴山、吕梁山集中连片贫困带,山区群众大多居住在地质条件差,易引发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区。2016年以来,我省共完成24.9万户、84.39万人的异地扶贫搬迁,截至2019年年底,建房任务已经完成,待后续产业完善等扶持政策到位后,这些贫困群众将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路。
产业扶贫:“三个结合”探索扶贫新路径 我省以西安市产业扶贫为例,按照“大产业、大扶贫、大带动”的基本思路,以提高“识贫准确率、脱贫准确率和群众满意度”为主要目标,以政策措施落地为主要任务,突出“产业覆盖、技术帮扶、主体带动”三个关键,把工作重心调整到坚持长短结合、一二三产结合、扶志扶技结合的“三个结合”上,以产业促进“造血”扶贫,以帮扶实现自主脱贫,以机制带动长效脱贫,在政策、措施、项目、资金到村、到户、到企业上下功夫,系统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
为加速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2017年西安市下发了《关于加强支持贫困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财政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率先推进142个贫困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三权”分置促“三变”改革工作力度,为每个贫困村落实50万元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高陵区依托源田梦工场田园综合体项目,以产业为纽带,打破地域限制,整合张卜街道张家村、南郭村两村资源,成立张南联村党委,并通过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工商资本,发展民宿、康养、文旅产业。周至县丹阳联村党委成立后,实行行政区域不变、村民自治主体不变、集体资产产权不变“三不变”,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三统一”和独立建档、独立核算、独立管理“三独立”,第一年村集体收益就达到500万元。
我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积极在培育扶贫主导产业、扶持参与产业扶贫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增收示范户上发力,创新探索产业扶贫新路径。
交通扶贫:群众脱贫增收多了新引擎 在脱贫攻坚战中,我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战略,大力推进交通扶贫,着力打通制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府谷县把交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四横四纵”的公路网规划,不断完善公路网结构,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出行。截至2019年末,府谷县形成了以神府高速、府店一级公路、大石一级公路等为主骨架,沿黄路、府准路、野大路等为次骨架,通村公路和专用公路为辐射的公路网络,逐步实现骨干公路高速化、县乡公路等级化、通村通组通畅化的目标。
淳化县按照“交通奠基、产业壮大、群众脱贫”的思路推动脱贫摘帽,仅投在铁王镇用于道路交通建设的资金高达7600万元,新建改建了铁南路、铁十路、固胡路铁王段三条交通主动脉,还有65.8公里村组道路构成了毛细血管,使全镇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攀升。交通基础的改善带动了全镇现代果业、设施蔬菜业、规模养殖业等特色富民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我省全面提升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公共服务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2018年,实现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2.6万公里水泥路,实现30户以上集中居住自然村50%通硬化路;整治7000公里农村公路“油返砂”路段。2019年,建设1.5万公里水泥路,实现30户以上集中居住自然村75%通硬化路;整治4000公里农村公路“油返砂”路段。2020年,建设1.5万公里水泥路,基本实现全省30户以上集中居住自然村通硬化路;整治3000公里通村公路“油返砂”路段,基本解决农村公路“油返砂”问题;建设29公里深度贫困地区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结语 贫困县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摘帽后,这些地方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不是就可以松松气、歇歇脚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脱贫摘帽不是脱贫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不仅要“扶上马”,还需要再“送一程”,以巩固提升脱贫质量,防止返贫和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如今,面对脱贫与防贫的双重压力,我省在做好脱贫工作的同时,需要全力以赴做好精准防贫,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尽锐出战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强化扶贫治本措施,继续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消费扶贫,扩大贫困人口就业,深入开展扶智扶志;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旧宅基地腾退、后续帮扶等工作;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完善大扶贫工作格局;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等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省将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责任,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