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科创陕西”服务品牌

陕西科技报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陕西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科协工作部署,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汇聚全国科技资源,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以科技引领支撑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省科协拟打造“科创陕西”服务品牌,开展科技经济融合试点工作。在近期印发的《关于打造“科创陕西”服务品牌,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行动方案》中,对当前的重点任务做出部署。 
  创建一批““科创中国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
  坚持开放共享、协同发展的原则,聚焦能源化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选择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较好的市,以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争创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打造试点城市样板工程。同时,以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为导向,在全省遴选15个左右县市区作为省级科技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地区。 
  构建““科创陕西科创陕西””融通平台
  打通陕西与“科创中国”网络服务平台,接入中国科协“问题库”“成果库”“人才库”,共建共享集“政产学研用金”于一体、创新要素供需双方直接对接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精准直接对接,快速引入外部创新资源,充分激活内生创新资源。发挥好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陕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云服务学会联合体在成果展示发布、供需对接方面的作用,构建线上线下渠道融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促进优质技术项目转移和成果转化。 
  开展““科创陕西科创陕西””科技志愿服务
  依托学会、高校和企业的专家资源,先期组建15个“科技服务队”“技术经理人团队”,会同中国科协“科技服务队”,实施“院士专家企业行”行动,开展“三新三小”技术创新竞赛活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支持科技和科普资源下沉,探索科技志愿服务与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机制,建设新时代“科技工作者之家”,推动科技、人才“上山下乡”“进村入社”,促进科普智慧于民、科技实惠于民。 
  探索““科创陕西科创陕西””运行机制
  贯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要求,依托“科创中国”平台,汇聚全国创新资源,按照“聚焦一个产业、引进一个学会、联合一个高校、建设一个融通平台”的思路,以“智惠三秦”为先导、“三站”“三长”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产业规划、技术预见、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产品研发、人才培训等订单式精准化科技服务,打造科技公共服务产品的科协特色品牌。坚持政府主导、科协主抓,用足用活政策和市场两种机制,促进企业家“所需”和科学家“所能”有效对接,实现效益最大化,形成实实在在的落地成果。 
  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鼓励院士专家工作站、学会服务站、农业专家服务站开展科技培训、科技项目推广、新产业发展咨询等活动,引导优质科技和科普资源向贫困地区集聚。建设公众科学素质与创新发展研究平台体系,实施提升公众科学素质计划项目。实施陕西省农业专家服务站建设计划项目。打实“智惠三农”的农技平台,开展农技协系列培训活动。积极组织“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开展科普巡讲、医疗义诊、应急科普、科技培训、农技推广等活动。加大贫困地区科技馆体系和科普阵地建设。 
  培育科技经济融合发展新型组织
  聚焦智能产业、数字经济、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引导园区、高校、企业、金融等创新主体共同发起成立各类科技经济融合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孵化机构,开展技术预见,研判技术路线和产业创新方向,联合攻关共性关键技术,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培养专业化技术经纪人,促进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开展创业指导和人才培训,激活创新创业生态。鼓励学会走“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结合的路子发展会员和会员单位,鼓励学会发起成立或积极加入各类产业联盟、标准联盟、产学研联合体,在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科协组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