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玉米育种是很快乐的事业
——记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康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谢世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培育一个新玉米品种,一般情况下需要10年左右。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安康市农科院粮油作物研究所高级农艺师谢世学与玉米打交道已经27年了。
  10月12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准备去南繁基地所需的玉米育种材料。为了做好玉米研究,从1995年开始,他就像个候鸟一样,一年中有一半的时间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度过。每年的4月到10月在安康,11月至次年3月在海南。他就像候鸟一样冬天向南,春天回来,一年四季不休息。
  谢世学说,十几年前在海南住的那个地方不通电,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吃。在春节期间正是给玉米授粉的时候,没空回家。他说:“授粉不能间断,早晚凉快,刚好在地里多干点活。回家两头耽搁,太浪费了。”夏天,每天早晨5点多起来,6点钟就到地里去了。下午稍微凉快点又去,晚上8点才天黑,他就一直工作着。
  “这是很寂寞,很辛苦的事情。研究玉米不可能在多好的地方,都是在农村。天气最热的时候,我们要在地里。选育新品种是相当难的,急功近利不行。我们可能辛苦一辈子,最终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成果。”他说。
  除了寂寞,还有枯燥。谢世学今年种了1542份不同的玉米育种材料,光是套袋授粉,就够他忙活。玉米试验田安康有40多亩,海南一般有四亩多,要播种材料、要群体改良、要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等,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和数据,很多事情他都亲自动手。
  谈起家人,他难以掩饰心中的愧疚,常自责不是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2017年10月父母同时住院,正值试验考种、资料汇总整理和南繁工作准备期间,白天实在抽不出时间,就和家里人商量偶尔夜间陪护,以尽做子女的孝心。妻子说他“不顾家”,有时也发牢骚:“有谁像你,就你积极,家里啥都不管,周末就不能好好在家呆两天?你心中只有玉米!玉米比你儿子都重要!”2018年12月,南繁玉米定苗时,诱发腰间盘突出,在床上静养几天,连翻身都困难,为了少让家人担心,这些他都未告诉家里。女儿说:“我爸会累死在玉米上。”
  皮肤晒得黝黑,鞋子和裤脚经常有泥,谢世学不在乎。他常说:“过去群众经常拿玉米做口粮、养猪和烤酒,其实玉米除了粮、经、饲于一体,在工业上的用处也很大。现在玉米深加工产品已经有了4000多种,还能做燃料这样的能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玉米一直都很重视,我更应该好好干。”
  “世学从不给单位提要求,他总是那样脚踏实地,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用朴实的爱岗敬业工作作风,努力传承和实践农科精神,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安康市农科院院长张百忍动情地说。
  27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他相继选育出了适宜秦巴山区及西南地区种植的安玉2166、安玉11号、天汉6号、天汉10号、安科106等玉米新品种,在陕南及贵州、湖南、湖北、云南、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内外同生态区广泛应用种植。目前,安科126已完成审定。
  玉米不仅是一个产业,还是一项事业。“对这个没兴趣的话,可能觉得烦,太枯燥了,但我享受这个过程,这是很快乐的事情。”谢世学心中默念道。

(本报记者 曹兴君)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