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渭南高新区激活“智慧引擎”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这里是创新创业的沃土,是高端人才的聚集地、是企业培育孵化的基地和摇篮,它孕育着澎湃动能、承载着无限活力,在新时代的召唤声中蓬勃而来……
  渭南高新区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在“特色、集群”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引下,基本形成精细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成为秦东地区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让高新制造绽放夺目光彩
  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位于高新区,以智能包装印刷装备研发制造为核心,为包装行业提供智能印刷工厂、智能服务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包装龙头企业。2016年被国家工信部授予“单项制造业(凹版印刷机)冠军培育企业”荣誉称号,凹版印刷机和相关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也由该公司主持制定。
  “有了好的科研平台,才能招引、集聚优秀人才,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使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副总工程师兼技术中心办公室主任习大润说。他说,公司一直秉承“人才强企”理念,充分依托自身雄厚的国家级、省级相关科研平台对外“招才引智”。目前,已经吸引了20个以上的“长江学者”和知名教授加盟,每年专利申报达50多项。
  公司每年还根据技术发展需要,持续广纳贤才,形成合理的人才梯次结构,并建立了行之有效的技术人员分层管理及薪酬管理体系和一整套与市场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大大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公司还将新产品开发、试制、优化升级、科研专题及承担的中省科技项目纳入计划,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同时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参加各类行业展会、技术交流会,赴先进国家研修、观展,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并与西安理工大学联合举办“工程硕士研究生班”,不断提高研发队伍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习大润说,近年来,高新区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企业调研、指导,和企业代表座谈交流,共同探讨发展良方,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在科研平台建设、人才招引、项目申报、资金争引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现在,公司平均每年完成18项新产品及特殊订货产品开发,年均完成30项重点科研项目攻关任务。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十二五”“十三五”数控机械及印刷包装等为代表的4项国家级、7项省级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产品已形成四大系列500多种。销售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及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高新区每年也都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区内现有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各类创新主体数量连创新高。
  8月27日,在我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中,来自该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的陕西百普生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技术研发团队参赛的“基于3D打印可降解生物植入物的乳房整复新技术”项目喜获大赛一等奖。  
  据了解,该公司是以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技术依托,以渭南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为孵化载体,主要研发和生产以生物活性可降解聚合物材料为代表的生物3D打印设备、材料和产品,聚焦市场需求,为临床提供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其团队研发的3D打印可降解软组织工程支架等项目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个性化可降解人工软组织支架的临床应用,已成功为国内多个三甲医院提供个性化软组织修复支架,并被多家新闻媒体报道。据公司总经理仝站国介绍,公司在高新区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发掘自身潜力,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团队相继荣获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国家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及全球百强科创大赛优秀项目等奖项。公司拥有的十余项核心专利技术也在该领域居国际领先地位。近年来,高新区将培育和发展3D打印产业作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创新型特色产业园的重心。与西安交大、清华大学等20所高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相继引进卢秉恒院士、李涤尘教授、黄卫东教授等12个国内3D打印知名团队,和西安交大等高校共建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筹建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并成功获批国家3D打印产业技术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3D打印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3D打印众创空间等4个国家级平台,获批我省互联网与制造业示范基地、我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我省技术转移示范中心3个省级平台。园区已初步形成“3D打印+”航空、医疗、铸造、教育等领域为主的产业模式,并成功孵化了以陕西增材、陕西智拓、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等为代表的一批3D打印产业集群。  
  陕西智拓在第六届全国创新创业大赛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组决赛中荣获第三名,也是渭南在该项大赛中的最好成绩。固相增材制造、聚醚醚酮打印等多项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陕西聚高、陕西百普生等企业5项3D打印生物制造技术实现世界首例临床应用。  
  开创“招才引智”模式 为创新驱动提供不竭动力
  “创新驱动实际上就是人才驱动”。渭南高新区领导深知人才工作的重要性。近年来,该区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和政策,着力增强人才资源战略储备,积极构建人才发展平台,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坚持以服务产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重心,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结构合理、层次高的创新创业人才。
  为了借助高校在科研和人才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区内企业搭建与高校专家团队的合作交流平台,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9年9月,该区举办了“首届校区合作大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10所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负责人和高校相关专家教授以及该区部分规模以上企业代表携手共谋发展。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面对面座谈交流,校地企三方分别就高新区产业发展、人才工作等情况,高校办学概况、学科实力、学生创业就业等情况,企业发展领域、产品研发、人才需求、科技创新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就开展相关领域合作达成了共识。这对以后继续加强双方的深度合作,不断探索产、学、政、研充分结合,积极开创人才引进和培养新模式,携手打造校区(企)合作共同体,为助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据了解,首届校区合作大会成功召开后,该区先后引进各类人才260余名,开展项目合作20多项,省内10余所高校与区内相关企业进行了深度合作,校区合作成效凸显。
  今年9月18日,在汲取首届校区合作大会成功经验基础上,该区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校区合作大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区内40多家企业代表紧紧围绕拓展校地合作、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转移体系构建、实现人才培养链和产业发展链高度契合等主题展开全面交流合作。会议现场签订了6项校区合作项目协议,同时召开了新经济与金融、高端装备制造、能源材料化工及人才引进4场深度合作洽谈会,积极围绕人才引育、技术合作、项目开发等领域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
  两届校区合作大会的成功举办,在校区、校企之间搭建了一条人才交流培养、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的“高速路”,不断加速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在高新区转化,持续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为该区全力打造秦东地区最具动能和活力的创新发展高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突出人才强区战略、培育不同层次人才,多维度发掘和培养企业一线技能人才,大力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今年8月,渭南高新区还组织举办了首届“高新工匠”评选活动,并对最终获评的10名首届“高新工匠”授予荣誉称号并予以表彰奖励。
  活动为该区广大技能人才搭建了展示自我、切磋技艺、交流经验、提高技能的良好平台。也为政企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和沟通的窗口,同时激发了更多技能人才的工作干劲和创业活力。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园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渭南高新区就为那些有着“撬动地球”梦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支点。
  今年5月5日,长征五号B火箭点火升空,被送入预定轨道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的“3D打印机”在飞行期间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
  这是中国首次开展轨道3D打印试验,也是全球首次实现连续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太空3D打印,这台“3D打印机”技术原型即出自渭南高新区与西安交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结出的硕果。
  早在2017年,为推动该核心关键技术的产业化应用,该区就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重点引进、培育和孵化了一批科创型企业。在该区政策扶持推动下,陕西斐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西安交大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专注于高性能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材制造装备的开发和技术服务,创新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应用,快速成长为该区一家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
  “区上为企业孵化提供了生产用地、人才公寓和办公室,解决了我们产业化承载的难题;提供了区级专项研发资金,协助策划申请项目,争取资金,协调联系融资,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并推荐企业参加全国各类双创大赛及行业推介会,对接联系应用客户,让更多业界全面了解企业。区上主要领导多次来企业调研,协调解决发展资金、对接市场及员工上下班、子女上学等实际问题,全力为企业服务”。该公司负责人刘腾飞感慨地说。
  为了进一步营造人才优先发展环境,持续涵养区域最优人才生态圈,着力构建“高精尖缺”人才聚集洼地,全面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该区先后出台了《激励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激励人才创新创业实施细则》《人才梯次化管理办法》《青年科技军团选拔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保障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今年9月3日,该区又印发了《渭南高新区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引领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的通知,并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平台建设、人才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给出系列政策支持,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人才政策体系。
  该区还在深圳、西安等地设立了招才引智工作站,搭建起了与发达地区的人才资源和信息交流网络;加大与高校对接联系,深化“校区合作”平台,助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拓宽渠道,围绕柔性引进研发人才、建设创新创业平台等多方面合作方式,构建起“1236X”校区合作新模式。吸引高校在企业建立成果转化基地,先后建成长安大学智能制造高新技术研究院、陕西增材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交大渭南“创客汇”、西安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大力实施“西安研发、渭南制造”引才模式,在西安建成各类研发机构11个,拥有标准实验室50余间,聚集各类研发人员500余人。
  同时,该区积极推行“基础人才、骨干人才、拔尖人才”三级管理模式,形成了梯次化、“金字塔”型人才结构。骨干人才和拔尖人才持证即可享受相关服务及折扣优惠。区上同时启动了人才公寓项目建设,力争利用2年时间全面建成600余套人才公寓。
  近三年来,该区共评出“突出贡献奖”人才49名、“青年科技军团”人才45名,入选省“特支计划”人才5名,入选省青年人才“托举计划”人才9名,入选渭南市企业家明星奖和百名企业人才5名,入选“第九批市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6名,共兑现人才奖励资金303万元。
  经过多年努力,该区人才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目前有市管人才82名、省管人才9名、国家级人才6名。区内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市级专家工作站7个;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0个、省级14个、市级28个;建成大学生实习基地4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25个。
  下一步,该区将继续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全面优化人才培育模式,持续深化党工委管委会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工作方案,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形成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体系和资金支持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才、重才、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人才创新技能和工作活力,推动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本报记者 赵进辉)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