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
栉风沐雨守初心 砥砺奋进结硕果
——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纪实





  
  农田里,“土专家”“田秀才”把一项项实用技术及时送到农户手中,助力稳产增收、精准脱贫;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团队,带动培养更多本土专家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科技创新如火如荼;学校里,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精彩纷呈,点燃青少年的科学梦想和热情;科普e站、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等科普阵地设施日益完善,全力打通科普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全市科技工作者围绕社会热点进行科技调研,形成多篇“汉中市科技工作者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汉中市科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大局,以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根本,以推动科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重点,以实施全域科普为抓手,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守正创新、锐意进取,努力打造新时代科协工作新格局,展现新时代科协工作新作为,为加快汉中“三市”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创新合力
  只有坚定政治定力,才能始终保持科协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汉中市科协始终牢记党领导下人民团体的政治属性,坚定不移支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深化建家交友,不断提升“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思想引领力、情感凝聚力、精神感召力和组织黏合力,切实凝聚起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建功立业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市科协积极响应、迅速部署,在向全市科技工作者发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倡议书的同时,紧急启动应急科普,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应急处置等工作。与此同时,市科协积极动员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先,在复工复产、扶贫攻坚工作中关口前移、主动作为。先后在市科协网站、“汉中科普”微信公众号开设“科学抗疫”“抗疫一线”专栏开展应急科普;加班印制科普宣传挂图、宣传防疫知识并免费发放;“线上”“线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校园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展现了“党有号召,科技工作者有行动”的政治担当和良好形象。
  近年来,市科协认真落实党对群团工作的指示要求,积极推动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目前,市科协深化改革方案确定的四个方面38项任务全部完成。全市123个镇(办)成立了科协组织,“三长”兼挂职总人数达到375人,实现了高校科协组织全覆盖。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的能力有效提升。 
  坚持守正创新,有效履行职能
  近年来,汉中市科协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推进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科协组织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优势,集聚科技工作者智慧,为新旧动能转换、汉中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积极“建家交友”,倾心倾力服务科技工作者。市科协牢固树立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理念,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健全组织体系,创新服务模式,以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信赖、尊重和支持。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汉中青年科技奖评选,累计表彰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70人;开展优秀科技志愿者评选活动,积极推荐科技人才及其成果参加省级以上竞赛和表彰活动,平均每年获得省以上奖励近20人(件);连续举办11届汉中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主动为科技人才和各级学会学习培训、技术对接、学术交流提供服务,铺设人才成长社会通道。每年举办“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组织走访慰问、座谈交流、咨询服务及表彰奖励,在《汉中日报》等媒体宣传科技人员先进事迹,激发科技人才积极创新、爱岗奉献热情。搭建协同创新平台,为科技工作者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精准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法律维权、人才培训和前沿科技信息等服务,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今年9月,市科协举办“全市科技工作者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培训,有效提升了科技人员依法履责、依法维权的能力。
  发挥职能优势,积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开展“学术金秋”活动,每年组织举办高端化、小型化、精准化专题学术交流会议或论坛20余场次,促进学术繁荣。今年9月,联合市住建局、滨江新区管委会召开大型“学术金秋”主场学术交流会。联合市委组织部开展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组织市内技术创新企业、科研院所、各类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医疗机构,针对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攻关课题和科技成果转化任务,积极开展建站申报工作,推动柔性引才、服务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目前已命名市级院士站4个、专家站41个。推动自然科学类学协会组织建设,创新实施“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计划”,设立“学协会特色项目”“优秀学协会组织”予以支持。每年拨付项目补助经费10余万元,指导各学协会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汉中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发展凝聚了社会力量。
  推进全域科普,有效服务全民科学素质。市科协紧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这一目标,以基层科普能力提升、科普场馆体系建设、科普组织网络完善及科普品牌培育打造为抓手,着力增加优质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联合市文明办创建市级科普文明社区41个,建设社区科普大学67个;组织创建17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86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支持洋县建成汉中首家县级科技馆;全市累计建设科普宣传栏450个、电子科普画廊8个、科普e站169个、校园科普馆7个、农村中学科技馆6个、南郑区科普体验馆1个,汉台等5县区配备了科普大篷车,全市科普资源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工作,加强科技志愿者队伍建设,吸纳科技科普志愿者5千余名。持续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举办“全国科普日”活动,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今年,市科协聚焦打赢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脱贫攻坚“三场硬仗”开展“科技之春”宣传月活动,广受好评。连续开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汉中市少儿科幻绘画展评,组织参加青少年高校科学营,邀请高层次专家来汉举办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大手拉小手,专家进校园”“精准健康科普行动”等科普活动,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在全市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
  围绕中心大局,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荟萃优势,建好科技智库,组织科技工作者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十四五”规划编制进行调查研究,把科技调研的丰硕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依据。近三年来,累计征集相关科技调研文章400余篇,交流和表彰100余篇,择优编印《汉中市优秀科技调研文集》,形成多篇“汉中市科技工作者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今年9月,市科协召开“2020年优秀科技调研成果表彰大会”,55篇优秀调研报告脱颖而出。这也是市科协推进“学研在汉中”城市品牌打造的又一举措。近年来,市科协先后牵头举办了汉中市花卉展、惠兰展,召开生态环保科普宣讲会,以“创森科普宣传栏”为载体广泛开展“创森”主题科普,服务城市生态文化科普宣传。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环境,为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精神落地生根贡献科协力量。 
  发挥科技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省科协关于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系列安排部署,打好科技扶贫“组合拳”“整体战”,积极引导优质科技科普资源和人才服务向基层聚集,不断提高全市贫困镇村人口科学素质和产业发展能力,为精准脱贫攻坚科协力量。
  建强专家队伍。引导优质科普资源和科技人才服务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目前共建立科技扶贫专家队伍65支,全市2958名科技专家、乡土人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为农户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助力脱贫攻坚。
  拓展服务阵地。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建立农业专家服务站27个,累计发展优秀农技协175个,市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27个,培育科普带头人154个,持续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作用。
  组织惠农活动。着眼科普惠农服务水平提升,创新开展“科普点餐”活动,组织“定点、定向、订单”式的培训,搭起扶贫技能培训“便利桥”。2016年和2020年两次征集充实130多项培训资源库,作为“科普点餐”菜单向全社会发布,累计组织中药材种植、稻鱼综合种养、生猪复产增养等培训640场次,受益群众11.5万人。编印涉及中药材、生猪、土蜂、茶叶、食用菌、水产等种养业的精准扶贫科普宣传资料和农民实用技术图书64类19.2万余册,科普口袋书2.8万册,加速先进实用技术在基层推广普及。
  坚决打赢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脱贫攻坚战。今年以来,市科协切实按照“四个不摘”总要求,保持攻坚态势,配合基层镇村动员帮助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以院坝会、说事会宣传帮扶政策,在田间地头为抢种抢收提供科技智力服务。在“科技之春”宣传月期间,市科协组织科技专家,通过微信群、视频、电话等线上渠道点对点“把脉开方”“网上问诊”,把服务搬上“云端”,帮助农户打好“科技牌”,种好“科技田”,为春耕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各区县科协和市级学协会先后组织稻鱼综合种养、生猪复产增养、中蜂养殖产业发展、魔芋种芋繁育、猪苓栽培、柑橘种植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农民稳产增收成效显著,脱贫信心倍增。  

(李一鸣 本报记者 麻 岐)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