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20版
发布日期:
臂膀扛起如山的政治责任 忠诚担当全民的小康梦想
—陇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坂而得名,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关中平原城市群三级城市和宝鸡副中心城市。全县辖10个镇104个行政村,人口27.3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六盘山扶贫片区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0284户75846人、贫困村75个。
  自脱贫攻坚以来,全县累计脱贫退出19397户74388人,7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减至869户1439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97%,2018年历史性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全县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5190元增加到2019年的9877元,年均增长17.45%。先后承办了全国政协六盘山片区扶贫会、全省产业扶贫会等10多个中、省、市现场会,荣获国家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全省生态移民搬迁扶贫示范县、全省健康扶贫示范县等多项殊荣。
  牢记使命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以区域发展推动脱贫攻坚,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主攻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产业”,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
  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县级“四大班子”领导包抓10个镇,158个帮扶单位结对帮扶104个村,4000多名党员干部联户帮扶所有贫困户,104支“四支队伍”全覆盖驻村,104名第一书记、272名驻村队员“三真一创”抓扶贫。  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7.65亿元。县级财政投入只增不减,2020年安排县级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27.37%。整合涉农资金13.39亿元,承接中、省、市专项资金6.64亿元。实施金融扶贫,县财政担保撬动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扶贫贷款3.6亿元。通过债券、政策性银行等融资14.65亿元。教育、卫生及社保资金13.64亿元。苏陕协作等社会扶贫资金1.02亿元。
  创新推行以“八大工程”为支撑的“菜单式”扶贫新模式。精心编制了产业就业、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三大类72项“菜单”,实行政府配菜、贫困户(贫困村)点菜、镇和部门上菜、绩效考核评菜,系统推进“八个一批”举措落地落实。
  聚焦稳定增收强力推进菜单式产业扶贫
  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坚决摒弃“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旧的产业扶贫方式,创新实施“1265”产业扶贫新模式,四年迈出“四大步”,趟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之路。
  2016年推进一张“菜单”全覆盖,力促扶贫精准化。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依托陇县奶山羊、苹果、核桃、中蜂、食用菌、烤烟等特色产业,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种植、养殖、就业、生态、旅游、电商、光伏七类37项产业菜单,先后开展5轮“点菜”,1.5万多户贫困群众户均落实2个以上长短结合产业,实现了稳定持续增收。
  2017年打造“双百”产业扶贫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等市场主体,投入贫困户每户5000元的产业直补资金和每户5万元的无息免担保小额贷款,以及每个公司、合作社200万元的半贴息贷款,建成“双百”产业扶贫基地106个,动态管理,梯次晋级。实行入股分红、托养代管、土地流转、园区带动、能人帮带五种利益联结机制,把贫困户纳入基地,带动1.2万户贫困户发展产业,就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4055人。
  2018年培育特色产业板块,加快产业规模化。按照全省“3+X”特色农业发展布局,打造了“6+5”特色产业板块,着力将贫困户融入大产业、嵌入产业链。培育了“陇县五宝”农特产品牌,“绿水青山好羊乳”畅销全国,“出口创汇好苹果”占全市苹果出口的半壁江山,“绿色富硒好核桃”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山珍之王好香菇”是全国农产品500强品牌,销往日本、韩国,“百花精华好蜂蜜”通过欧盟认证,畅销沪广。
  2019年开建的社区工厂,解决就近就业问题。坚持“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狠抓县内挖潜就地就业,整合苏陕扶贫协作和财政涉农资金,建成了“1+13”社区工厂。全县设置公益性岗位3037个,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8324人次。举办技能培训200多场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累计达到8.4万人次。
  发挥特色产业优势。羊乳扶贫,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100万只奶羊、50万亩饲草、20万吨乳粉加工、全产业链产值200亿元”目标。旅游扶贫,建成10个旅游扶贫基地36个国家旅游扶贫重点村,带动3600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1.5万元。关山草原景区采取产业带动、债券分红、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就业务工5种途径,带动贫困群众833户。“借袋还菇”,建成食用菌扶贫基地16个、年种植优质香菇3100万袋,带动贫困户4318户,被列入全国食用菌产业扶贫十大模式。光伏扶贫,建成光伏扶贫电站47个,装机5079千瓦,惠及贫困户4968户。电商扶贫,建成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25家电商企业带动贫困户790户,发展个体网商1246户(其中贫困户141户),2019年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4亿元。生态扶贫,选聘生态护林员662人、人均年工资4000元,退耕还林补助补贴等5979户1748万元。
  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筑牢贫困群众脱贫之基
  坚持穷县办大教育,率先在全市设立了“百万元教育品牌基金”,严格落实教育扶贫“12345”计划,全学段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7万人次2.5亿元,圆了贫困学子求学梦。
  大力推行医疗体系“到底”、健康服务“到家”、动态管理“到人”、全民健康“覆盖”等十个专项行动,构筑基本医疗、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实施社保兜底工程,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建成农村幸福院79个,5535户12570名农村低保户、663户673名特困供养人员、5070名贫困残疾人实现了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土坯房拆改三大工程。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210户,建成安置点33个,配套建设“一部一厂四中心”。实施危房改造6453户,土坯房提升改造3787户,贫困群众圆了安居乐业梦。
  紧扣安全饮水指标,投入资金3505万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376处,自来水普及率99.8%,让全县群众喝上了干净安全的放心水。
  先后实施了总投资6亿元的生态雅村强基、2.8亿元的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以及农村安全饮水、人居环境整治、农网改造、宽带进村等项目,建成村污水处理站45个,农村改厕3000座,清洁能源“双替代”5.5万户,贫困村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创新扶贫机制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创新推进“3454”巩固提升防返贫工作举措,同步加强监测预警,聚焦431户1295名脱贫不稳定户和506户1797名边缘易致贫户,实行“四支队伍”和行业部门“双线”监测,动态销号管理,着力防返贫、防致贫,两类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有效消除、全部验收销号。
  推行“1345”模式,按照“评估—确
  权—颁证”三步工作法,共查清扶贫项
  目1862个、扶贫资产27亿元,其中经营类资产555个、3.9亿元,公益类资产1307个、7.3亿元,到户政策类资产154项20284份、15.8亿元,确权率达到99.6%。
  全县104个行政村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共清查集体资产5.65亿元,确认集体成员23.02万人,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04个。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带动农户15850户、其中贫困户12647户,累计分红1680万元。
  率先在全省大规模组织农民工“点对点”外出就业,累计“点对点”输送56批次228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3.49万人次。引导县内龙头企业、社区工厂、公益岗位等就地就近安置近3.5万人。“陇县五宝”全县认定扶贫产品92个,设立北京消费扶贫专柜、上海推介专柜和7个线上线下消费扶贫馆,搭建了104个村扶贫产品销售平台,去年以来助销帮销农特产2亿多元。2020年累计为受灾贫困户落实政策性“一揽子”保险理赔817万元、产业救助资金22.4万元,为163户受灾贫困户重新“点菜”,为34户受灾生活困难群众发放临时救助8.6万元,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坚持党建引领汇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发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作用,涌现出了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杨佩侃等先进典型,有力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累计提拔重用扶贫一线干部76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280多名,营造了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深化苏陕扶贫协作,不断加强与徐州铜山区的沟通衔接,实施了4批次20个协作项目,承接资金8960万元。创新推进“六帮六创”社会扶贫,动员县内34户企业向贫困群众捐款捐物100余万元,营造了全社会决战决胜的良好氛围。
  创新开展“三评两榜一奖惩”活动,累计开展活动206场次,评出红榜人员384人,黑榜人员218人,教育转化218人,累计树立贫困户致富能手151人,表彰新时代最佳农民130人,极大地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逐村开办“扶志”夜校、爱心超市,建立“孝心基金”,43个村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1个村建成村史馆、家风家训馆。创新开展群众“身后事”关怀工作,帮助2120人次、仅2019年减轻群众负担636万元,形成了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村级组织向心力明显增强。
  建立扶贫干部述职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和脱贫优秀直进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双向奖惩。紧盯扶贫作风问题、腐败问题、责任落实问题,立案16件、处分22人,有效强化了脱贫干部的工作责任心。
  2020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陇县将以生态立县战略为纲,壮大生态乳都、全域旅游两大战略产业,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用臂膀扛起如山的政治责任,用忠诚担当全民的小康梦想,奋力谱写陇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华章!

记者 赵晓东 通讯员 张建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