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全国700多万普查员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此前,自10月11日起,已开始对全国4亿多住户进行实地勘察。此次人口普查有何新特点?普查的科学方法是什么?如何辩证认识中国的人口问题?
为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 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最早进行人口统计调查的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2200年,大禹就曾经“平水土,分九州,数万民”,此后历朝历代都没有停止过人口统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在新中国成立以前4000多年的人口统计史中,始终没有开展过一次科学的全国人口普查。
新中国成立后,为配合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选举,也是为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3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1964年开展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1982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真正与国际接轨,自此每隔十年,尾数逢“0”的年份便进行人口普查,2010年是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通过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可以为科学制定‘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目前我国人口发展进入转折期,需要通过普查摸清人口状况,服务宏观决策。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我国人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发生了显著改变,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能够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人口普查获取的信息
最终使每一位参与者受益 人口普查为国家普查,普查结果最后也对每个老百姓、每个普查对象有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调查人口和住户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公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等情况。
人口普查获取的各类信息最终会使每个参与普查的人受益。比如,分年龄的人口数告诉我们在一个地区有多少孩子需要上学,有多少老人需要照顾,政府可以根据这些数据规划学校和老年人服务设施;人口就业的数据告诉我们哪一类人群就业有困难,政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就业的政策。我国各级财政每年都会划拨大量资金,用于修建学校、医院、图书馆和其他公共设施,完善公共交通系统,确定警察和消防部门的地点等,都要以人口分布的数据资料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当遭遇地震、洪水、重大疫情等灾害时,人口普查信息可以帮助确定需要救助的人员和物资数量。
焦点
如何确保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方案》规定:人口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20年11月1日零时。由于人口每分每秒都在变化,定下这个标准时点,就相当于拿一个巨大的相机,将那一刻的整个中国人口“定格”。在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人口普查究竟是怎么查的?如何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
“为了确保普查对象不重不漏,需要组织几百万普查员走进住户家中,对居住人口进行登记,这叫做‘入户’。”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普查处处长肖宁介绍,以房“查人”是世界各国进行人口普查普遍采用的方法,因为人都居住在房子里。所以人口普查是以“查房”的方式来查准人口。人口普查登记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划分普查区域。普查区域划分以地域为原则,分省、地、县、乡、普查区和普查小区六级。其中普查区以村居为基础,再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承担的工作量,划分成若干个普查小区。这些普查区域彼此不重不漏,所有区域连接起来完整覆盖我国地域。
如何准确锁定普查对象、保证人口不重不漏?如果是人户分离,比如户口在老家、常住在外地,两头都会登记,汇总时进行排重;还会根据行政记录进行核查,比如一个人现有地和户籍地都没登上,但行政记录里有,就会反馈给普查员让他去找这个人;再比如,一个人现有地没登上户籍地登了,这个人其实没漏,会通过大数据比对来核实。这次全国人口普查将首次采集普查对象身份证号码,以实现与公安、卫健等部门行政记录的比对核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这次普查还将运用大数据开展比对核查,确保数据质量。
肖宁强调说,普查不像抽样调查。抽样是通过样本来推算总体,普查则是通过科学的组织方法,把每一个人都登记上来。那么,14亿多人口怎么登全了,我们靠的是科学的方案,严密的组织和有效的措施。比如,这次普查按照区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的要求,采取挨家挨户上门登记的方法;对人户分离人口采取两头登、跟行政记录比对、跟大数据比对等方法,都是确保把人口登全的措施。
第一次、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均使用算盘进行手工汇总,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引入光电识别技术,通过计算机自动识别代替人工键盘录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登记方式,增加了普查对象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数据采集手段由以往普查的使用纸表登记,改为使用PAD或个人智能手机登记,登记完成后实时直接上报数据,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提高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