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站位抓落实、最强战队促帮扶、最硬措施保投入、最实举措帮增收、最优策略攻深贫、最新理念增内力、最佳路径推改革、最强攻势聚合力、最大力度补短板、最严标准强考核。”合阳县委副书记张旭用“十个最”总结了该县脱贫攻坚的做法和举措。
在11月10日举行的渭南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新闻发布会上,合阳县委副书记张旭介绍该县脱贫攻坚情况,该县相关负责人在现场与记者进行互动交流。
张旭说,自脱贫攻坚以来,该县实行县委常委兼任镇(街道)“第一书记”,选派701名县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组建104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111个非贫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2016年以来,该县累计投入39.9亿元产业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并按照“村建产业园、户有增收田”的扶贫思路,新建村级扶贫产业园220个、光伏电站21个,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9.8万亩,带动1.2万贫困户稳定脱贫,“村村建产业扶贫园”被列为全省20个扶贫模式之一。同时用转移贫困劳动力、开发特设公岗、公益专岗,创建认定社区工厂及扶贫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户均一人就业”,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增收的“饭碗”。
甘井镇西阳村久佳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以“合作社+基地+社员+电商平台”的运营模式,通过基地务工、技术辐射、产业带动、产品销售、合作社分红及“两免两订六统一”的方式,积极拓宽渠道,带动周边贫困户、社员脱贫增收。
“园区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吸纳周边群众前来务工,合作社按照工作时间和工量核算后付工资,务工收入从几千元到两万元不等。”合作社理事长叶永明告诉记者。
近年来,该县还抢抓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机遇,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产业发展,促农增收。目前,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覆盖全县215个村(社区),村级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清零,已有130个实现分红,分红总额达2486.7万元。
2018年9月,在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东风下,甘井镇成立了集体经济联合社,并积极探索实施“党委+扶贫基地”的发展模式和“五统四分三合二联一体”的运营机制,以资金入股的形式建成了北京鸭扶贫产业园。园区占地50亩,投资650万元,年可出栏鸭63万羽,实现年产值1200万—1800万元,已成为该镇9个贫困村952户3413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甘井镇副镇长党伟荣表示,下一步,镇上将继续壮大集体经济,并和相关企业合作,大力发展与北京鸭有关联的企业,形成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后续生产链,持续扩大经济效益,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金峪镇沟北扶贫产业园通过“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沟北村89户338名贫困群众及周边农户发展高效高值果蔬产业,并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积极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被省财政厅、农业厅分别确定为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试点村、“陕西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示范村”。目前,园区内务工农户人均增收8000元,贫困户累计分红4000元。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合阳县于去年5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告别绝对贫困历史。当年年底,104个村(社区)全部出列,25713户94612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张旭表示,下一步,该县将继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紧盯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王 瑞 本报记者 赵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