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阅览陕西科技报!
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
陕西着力实施“1155工程”推动产业创新


  为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破解陕西产业创新发展中存在的技术瓶颈和薄弱环节,推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2019年3月,陕西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陕西省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正式启动实施“1155工程”。
  “1155工程”的内涵,究竟怎么理解?即:建设10个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引领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建设100个龙头骨干企业承载的“四主体一联合”等新型研发平台,提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力,实现“出成果”和“用成果”有机统一;推动500家省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建设500个专业化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双创生态环境,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力。
  到如今,“1155工程”进展如何?11月19日,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第六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史高领,给出了答案。
  史高领介绍,省科技厅从聚焦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服务和小微企业孵化培育等方面,主要打造了四类平台,着力实施“1155工程”,激励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夯实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精心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针对重点产业“卡脖子”问题,省科技厅通过摸底调研,绘制了产业创新能力清单,按照骨干创新平台的要求,统筹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了若干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比如,已经建成运行的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陕西光电子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院、陕西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等。并且,目前正在积极与科技部协调推进筹建“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龙头企业是引领一方地域产业链或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对于龙头企业研发力量不足的问题,省科技厅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市场主体、投资主体、管理主体、需求主体作用,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融合,共建‘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打通成果转化路径,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史高领说,截至目前,已经陆续批复新型研发平台44个,尤其在2020年,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领域、规上企业与科创板企业,经过培育,还将接续布局建设20家以上“四主体一联合”校企合作平台。
  面对我省中小企业体量较小、自身科研能力匮乏的现状。为快速找到合适的研发机构,精准匹配企业研发需求,省科技厅开发建设“陕西省中小企业研发服务平台”,对通过服务平台成功匹配、签订科技服务合同的创新平台和企业,将给予双向补贴及项目支持。该服务平台自2019年7月正式上线运行以来,已有430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481家科技型企业在线注册,征集技术需求619条,发布科技服务订单138项,签订科技服务合同128项,合同金额达10897万元。
  小微企业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也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省科技厅精心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加大小微企业孵化和培育力度。截至今年9月,全省已建成省级以上众创空间221家、国家备案90家,科技企业省级孵化器95家、国家级35家,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5家。各类创新平台吸纳的从业人员达到16万人。下一步,省科技厅还将继续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促进“双创”孵化载体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实现小微孵化企业数量质量双提升。
  “‘1155工程’是我省深化产学研融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接下来,省科技厅将继续与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配合,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共同推进工程实施,构建和完善我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为新时代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科技支撑!”史高领在最后的总结语中这样说。

(本报记者 周 励)


社址:西安市药王洞155号 邮编:710003 电话/编辑部:029-87345421
广告部:029-87347875 投稿信箱:sxkjb169@aliyun.com 版权所有:陕西科技报社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